当代新论

太极之象的八种功夫境界

太极之象的八种功夫境界

太极之象的八种功夫境界——从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角度看《秘授歌》之真谛 《授秘歌》是由唐人李道子传留下来的,其文字非常简练

2011-04-06 19:11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6)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6)

右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1)太极拳的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

2011-04-05 16:38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4)

行气用意:须手势贯以意识,虽松而不懈,以意气贯注到每手每势的动作上为准则。呼吸要自然深长,不可稍有勉强。一举手,一动脚,

2011-04-05 16:36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3)

突出抓几个重要环节:雅翁特别提出抓几个重要环节:松静柔软、行气用意、稳静安舒,对身桩、头部、呼吸、用意,都作了专门说明。

2011-04-05 16:35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2)

锻炼方法:1、初学时,从学动作入手,细心模仿,一式一式地学会。此时对一般必不可少的规则:如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气

2011-04-05 16:34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1)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1)

李翁椿年,字雅轩,生于1894年农历6月14日。1914年(20岁)拜杨式第三代传人杨澄甫为师,追随乃师十余年,深得杨澄甫衣钵。晚年定

2011-04-05 16:33

太极拳正大庄严的气派

一句话学太极拳14 ——太极拳不要剑拔弩张的气势,而是正大庄严的气派简析:气派是指练习拳架和推手时表现出的的态度、风貌和气概

2011-04-05 16:29

太极拳不传之秘—“空肩”

太极拳不传之秘—“空肩”

练太极拳者之所以能够使得攻击者“终不得力”和“处处落空”,从而能够不用力地化解掉别人的攻击也就是实施沾粘连随,与使得全身

2011-04-05 16:23

何谓“揽雀尾”?

何谓“揽雀尾”?

关于“揽雀尾”,有不少美丽的传说,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大极拳使用法》中一篇叫《杨禄禅先师轶事》的文章,其中有一段

2011-04-05 16:20

搏击运动的训练恢复

搏击训练是一个从疲劳到恢复再训练到再恢复的循环往复过程,其的目是小断提高受训者的整体技战术水平与全面发展各项运动素质,以

2011-04-05 15:35

谈谈形意拳徒手攻防术练习

眼下很多文章都在强调形意拳的健身作用,而笔者认为与此同时,绝不能忽略了形意拳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攻防技术。练习形意拳,必须坚

2011-04-05 10:26

格斗术教学训练漫谈

笔者将从格斗技法形成阶段划分;格斗教学要求:格斗教学训练安全基本要求这三个乃面,对格斗术教学与训练进行阐述。 一、格斗技

2011-04-05 09:46

练太极拳不可能“心静”

1、静的重要性:太极拳是研究动静(阴阳)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为太极,静为无极动是由静而生的,太极是目无极而生的。无极

2011-04-04 17:04

三种太极步的练法

杨公澄浦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有训:“两腿宣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我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猫行步是体现腰胯带领四肢的虚

2011-04-04 16:32

急应缓随论

二、修身养性原则 由于太极拳应用了道家的吐纳导引术,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以气运身的锻炼方法,也结合古代阴阳学说和

2011-04-04 11:53

“七步尘技”之龟息直定功

 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燕市奇人马礼堂更是一针见血道:“气功和武术是一家,武术家之上乘者,都以练气为

2011-04-03 17:49

桩功、坐功与延年益寿

人类的体育活动本应追求生命的健康,而竞技体育却走向了反面。是否存在着某些方法,既能快速提高运动技能,又能从根本上有益于生

2011-04-03 17:46

内家筋骨训练与筋骨现象

内家筋骨训练与筋骨现象

     编者按:从本文可以看出,动了卢氏结构“奶酪”的筋骨训练,不管它含有多少卢氏结构的血脉,它确实让一些独具慧眼的函授

2011-04-03 17:45

用意不用力的七点看法

用意不用力的七点看法

温县青年拳师李金城在北京国际太极拳班授课中一、太极拳的意识。练拳时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未动之前,用感觉思维的心理过程

2011-04-03 17:40

养生太极拳的功法特点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息、松、气、劲、神,层次修炼,逐阶登升。学练养生太极拳应由浅入深逐级进修,学一式练一式,练

2011-04-03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