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2)(正文)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2)

2011-04-05
核心提示:锻炼方法:1、初学时,从学动作入手,细心模仿,一式一式地学会。此时对一般必不可少的规则:如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气...
  
锻炼方法:
1、初学时,从学动作入手,细心模仿,一式一式地学会。此时对一般必不可少的规则:如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呼吸自然、动作和顺、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分清虚实、连绵不断、举动轻灵、运行和缓等,必须要求逐渐的能够掌握。同时要纠正姿势:四肢的部位距离、身势的重心、所向的方向,进退转换的姿势,拳、掌、肘、腕,肩、腰、胯、膝、脚,头顶脊背的规矩,俱要要求正确。
 
[评赏]首先,雅翁要求初学者细心模仿,一式一式的学会,这是传统的师傅教徒弟的办法,非常有效。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心也比较浮躁,已经很难做到了。姑且不说初学者急于求成之难免,更因为是太极拳的进步是整体的进步,好则俱好,不可能哪一式做得好,哪一式做得不好。正如书法一样,尽管有所谓的“永字八法”的学习方法,即写好一个“永”字,就通晓书法了,事实证明,这种学习书法的方法是不成功的。窃以为对初学者而言,可以先学部分难度不大的动作姿式,反复练习,以至熟练,再贯串全套。因此,笔者将115式简略为28式,时间约为十余分钟。实验以来,颇有实效,尤其是对老年、体弱、事忙者,非常适合。善学者,从简略拳架中,领悟太极拳的精髓,也是能做到的。其次,雅翁对一般必不可少的规则,已经非常具体了,初学者就照此练功吧。但要知道,太极拳需要心悟体证,其周身关要,先贤论述甚多,雅翁所列规则,历来奉为经典。但是,具体要求往往因派别不同而各置一词,同一语句又领悟有别,令后学者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以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据说,雅翁对有些规则的提法还是持有异议的,如含胸拔背在晚年他就有否定的理解。至于具体的拳、掌、腕……等细微处,仅一句话而带过,“俱要要求正确”。但如何才能算正确,就不是用文字语言能说清楚的了。何况,雅翁传拳,向来不传“六耳”,即有第三人在场,他就缄口不言。所以对这些具体而微的要求,散见于各种感想和体会之中。对初学者,雅翁不厌其烦的将周身关要一一罗列出来,就是为了说明太极拳是非常精微细致整体周到的,切不可大而画之。各关节要领,先贤论述甚多,各有各的体会和强调。笔者也为避免语词不精确而产生歧义,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曾试探性对全身各关节的状态和心意的运用重新定义,兹转于下:形态的要求:脊竖、胯正、胸开、背落、目敛、睛藏、鼻直、舌顶、颔收、颈立、头浮、腹垂、腰旋、臀稳、腋虚、裆圆、肩定、肘悬膀吊、臂垂、腕断、指舒、腿稳、膝活、踝松、足平。心意的要求:神舒、体静、手灵、步轻、骨升、肉降、意满、劲匀。整体要求:静轻慢匀、松散通空、圆融无碍、平实不奇、正大庄严、静穆祥和、动静互根、开合同一、气聚丹田、劲敛腰脊、如立针毡、自尔腾虚。上列各条,是各相关部位的标准,万不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凡此皆是意,过河就弃舟,得鱼即忘筌,真学者也。最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雅翁反复要求要抓大体,不要琐琐碎碎的找,这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62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