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1)(正文)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1)

2011-04-05   妙手空空
核心提示:李翁椿年,字雅轩,生于1894年农历6月14日。1914年(20岁)拜杨式第三代传人杨澄甫为师,追随乃师十余年,深得杨澄甫衣钵。晚年定...
  

李翁椿年,字雅轩,生于1894年农历6月14日。1914年(20岁)拜杨式第三代传人杨澄甫为师,追随乃师十余年,深得杨澄甫衣钵。晚年定居成都后,受西蜀道家清虚无为思想的影响,明确地提出了“大松大软”的练拳主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太极拳“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的本质灵魂,这是雅翁对太极拳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他人生的重大成就。

太极拳是李翁雅轩一辈子的专业,他拳架严谨有法,姿势舒展大方,气势雄浑磅礴,推手功夫轻灵虚妙,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他专心致志不懈地追求纯粹的太极拳, 81岁时还在自责要努力练拳,穷毕生精力,深研细究,因而取得了令人高山仰止的成就。雅翁勤学善思,数十年间,随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对照研究,集腋成裘,蔚为大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拳学遗产。雅翁有眉批《太极拳体用全书》,公开发表后,曾受到非议。《太极拳体用全书》署名杨澄浦著,实际上文字部分出自其学生郑曼青之手。雅翁于1948年10月在该书中作了眉批,对书中的拳式的文字叙述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细品批语,可证雅翁认识之彻,境界之高,实为其体悟不断升华的基础。同时,亦表明雅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高尚品德。

雅翁的拳学思想,由于很多是间有所思、偶有所得,随手记录,所用的纸张或报纸边角,或其女的作业本背面,都是信手拈来,字迹潦草。这册《李雅轩精论汇编》,是笔者历年多方收集,随时摘抄而成。既无时间顺序,也没分门别类,资料凌乱,条文重复,错漏偏颇,在所难免。尽管如此,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杨氏太极拳的正宗传统和纯正风格,始终是雅翁的一贯主张和追求方向。我们也不难发现,雅翁“忧道不忧贫”,对当时太极拳普遍背离方向的练法,老人也因曲高和寡而忧心如焚。

雅翁的拳学思想是不断深入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领悟。他的只言片语,完全是散金碎玉,无比珍贵。但是,由于他用文字记录的思想片段没有明确的时间脉络,杂乱收集起来的资料很难显现雅翁最终的的拳学思想,这是需要后学者认真体会和研究的。另外,雅翁是以武立身以武扬名的武术大家,他的太极拳是以武术技击为重点的,在这方面应该说他已经走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可是,时代的前进也要求太极拳继续发展,尤其是对太极拳“道”的研究在理论上应该是是无止境的追求。所以我们除了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雅翁的拳学思想外,也应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争取有新的发现和发展。这样才无愧于古圣先贤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也为后世学人继承中华文化寻找更为便捷的道路。

缘于此,笔者将李雅轩太极拳精论逐条评赏,既是学习的阶段性心得,也便于好友同道研究讨论。

2010-07-10

练太极拳功夫有五忌

(一)择师不慎,误入杂门外道,养成习惯,日后虽遇真传,亦难改正。

[评赏]择师不慎,列为五忌之首,可见其重要,所以一定要寻找“明师”——明白拳理——而非徒有其名的“名师”。“入门引路须口授”,只有“明师”才能把你引进正确的门。如果一旦误入杂门外道,一开始路走错,就“学拳容易改拳难”了,不仅浪费生命,而且劳而无功甚至反而有损。另外有人以为看看书本和影碟,依样画葫芦就可以学好太极拳,那更大错特错了。太极拳内外兼修,动静互根,有它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就像现代广告字体和传统书法艺术一样,前者横平竖直似乎完美无缺,但是徒俱形式而没有内涵的广告字体永远达不到中国书法的艺术高度和价值高度。所以,倘若无缘遇到名师,等等吧。 

(二)对老师信仰不坚,不本老师所教之道理用功,自作聪明,东想西想,参入其它道理。以致心神杂乱,暗病百出,若藏若露,此毛病不易改正的。

[评赏]毕竞“明师”太少了,对现在世面上的有些老师大胆怀疑也许还是对的。窃以为“对《老子》信仰不坚,不本5000言之道理用功”,才容易参入其它道理,以致心神杂乱,暗病百出。太极拳力戒 “浅尝辄止”,最忌“自作聪明”,雅翁所训极是。何为明病,何为暗病,后文有述。

(三)有不良嗜好,如烟、睹、色等,将人身三宝精气神已耗费枯竭,昏头胀脑,不能悟道矣。

[评赏]中国传统教育观念都是以德为先,无论练武习文,老师都要以德为训,所以不良嗜好皆在禁止之列。不良嗜好的确对人身体有害,也影响自己集中精力练功,所以,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是必须的。然而,太极拳不是宗教,不要有不必要的忌讳。太极拳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状态,不要因为练习太极拳就刻意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因为太极拳要求不用力,所以什么体力活都不原意干了,这是不对的。更不要有那些莫名其妙的忌讳和禁忌,如必须朝着哪个方向练拳或要求什么特定时间练功等等,这些都是故作神秘,糊弄人的。另外,凡是那些自称有秘笈诀窍而求玄弄奇,或在人前卖弄又故弄玄虚的人,你不要轻信。太极拳是用武修身、以武证道的载体,拳以载道,而“大道至简”,是最平淡无奇的,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条件,也没有稀奇古怪的要求。贵在持之以恒,故《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会了拳架套路,有较好的场地、有宁静的心情,随时都可以养练。

(四)平素曾练外家硬功太过,如吞气努力,咬牙瞪目,鼓肚子打肚子以及排打周身,油槌贯顶等等,已将身体最宝贵之神经练死,麻木状态,毫无灵感,不能操太极功夫。

[评赏]一般外家硬功,,尚形式,重方法,讲力量,研技巧,此皆是后天人造,非本能之学也。外家功夫常以“拳练万遍神理自现”为激励,提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练,这种超越身体极限,自己折磨自己的方法,是太极拳所不取的。太极拳强调要有“神明的感应”,那种将神经练麻木、毫无灵感的功夫,是与太极拳的练功方向背道而驰的。但是,若能即时醒悟,幡然改悔,敢丢敢舍,回头是岸,亦未必不可悟道。况太极拳本应普渡众生,有教无类,任何人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即可成佛。只不过要舍去自己后天已经修炼而成的优势,难矣哉。

(五)入道未深,离师太早,即想在人前显能,致被外门功夫引诱歧途而无法纠正,以上五者,皆不能悟道。

[评赏]太极拳不是表演,不是展览,更不是团体操,甚至不是为了比赛,可在人前显能。雅翁强调,太极拳是是独自修炼没有止境无限追求的功夫,且歧途杂路太多,易受引诱,稍有不慎,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雅翁反复告诫,切不可离师太早,因其志尚未坚定,其法尚未巩固也。何为外功杂拳,窃以为,凡做加法者,必为外功杂拳,炫技弄巧者,必为外功杂拳。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道至简,大道至易,凡做减法,平淡无奇者,近太极拳之道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62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