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量化太极究竟有多重

编者:本刊2008年第2期刊出王壮弘先生的《“四两拔千斤”还是“四两拔千斤”》一文,对王先生所说的“四两拨千斤”实为“四两拔

2008-05-29 22:40

随荣华丰老师学推手(之七、之八)

太极拳的松 讲到太极拳必讲到松,从练太极拳之日起,便开始了松的练习。可以说太极拳的练习,由始至终贯穿的都是一个松字。老前

2008-05-29 22:40

腰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太极拳是门内家拳,有看得见的形体动作,亦有不易观察的内功运行。腰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具体运作,用文字词句

2008-05-29 22:40

侍师杂记

太极拳问答问:请教打拳时如何打出神意来?今天老师说我的拳没有神、意,我自己感觉精力很集中很用心了,怎么还没有神意呢?答:

2008-05-29 22:40

【三调】与太极拳的修炼

“三调”即调心(神)、调息(气)、调形(身),源自道家养生术之内功修炼。随着医、道、儒、释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三调就成了医、

2008-05-29 22:40

如何练出太极功夫

太极功夫,讲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制大、沾连黏随、顺势借力,是数千年传统武学的总结与浓缩,也就是说,包含了自古以来的

2008-05-29 22:40

太极拳腰功问答

求助:腰功怎样练才对?各位老师:我是买书自学的。综合各种书,我以为先从腰功练是对的。也就是常说的以腰带四肢走拳。我的母亲

2008-05-29 22:40

并州文先生:我的内家心法之二

习拳从松始,有以为去僵则为松者,不然。去僵为软,软却非松,习练日久观之也形若江河有无孔不入之态,与人一触,则力不能逮,欲

2008-05-29 22:40

陈氏太极拳的“圆”

陈氏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拳种之一,它以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外走弧线,内走螺旋,在周身放

2008-05-29 22:40

并州文先生:我的内家心法

一、养气篇拳与道同,习拳即参悟道法。余习拳近二十年,心有所悟,自述作文,为辩真去伪,再图寸进。合抱之木,起与毫末。文能得

2008-05-29 22:40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二十六)

看穿人心 跟师习拳几年,我和几位师弟都略有小成。虽然跟得都是同一个老师,可是逐渐却越发觉得我们都各自走了不同的路子。我曾经

2008-05-29 22:40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二十七)

在意不在力 练拳三年,逐渐才理解了这句话较深层次的内涵,才敢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要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在意不在力“。我以为

2008-05-29 22:40

冷眼看变化

改变是渐进过程,每时每刻都在成为历史,每时每刻都在形成新的历史。没有哪一个年代是属于一个人的,没有一个人能集大成者。传统

2008-05-29 22:40

荣师授拳小品!(之三)

荣师授拳小品!(之三) 满锅沸水 有一次,荣师回东北,早上去公园走走。结果遇到很多健身的朋友,他们很难遇到荣师回家,便要荣

2008-05-29 22:40

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本缠丝功是指太极拳的单式练习,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采气、站桩、基本缠丝功法。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

2008-05-29 22:40

太极拳感悟

练拳时架式不要过低,过低则三伤:伤膝、伤肾、伤气。 练功不宜乱抖、乱发力、憋气。身体要正,不要乱晃。 练功时因人而异,以科

2008-05-29 22:40

太极浅见

据各种史料考订和实地调查,太极拳创造于明末清初,迄今三百余年历史,它综合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明代以前在民间和军队中流行的各家

2008-05-29 22:40

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

?中华武术,底蕴深厚、包罗万象,而太极拳本身,又跟少林拳、形意拳等许多门派都有渊源关系,汲取各个门派的精华,经过不断地融

2008-05-29 22:40

站桩——太极基础第一课

站桩,太极基础课程之一。意味深远,用途亦大。 在下一介平凡学生,从未学过武术,体格一般,精骨松散。和普通人一样,要手没手

2008-05-29 22:40

论太极拳中的五个圈

  太极拳运动,是螺旋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其拳式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个圆圈构成的,所

2008-05-29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