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随荣华丰老师学推手(之七、之八)(正文)

随荣华丰老师学推手(之七、之八)

2008-05-29
核心提示:太极拳的松 讲到太极拳必讲到松,从练太极拳之日起,便开始了松的练习。可以说太极拳的练习,由始至终贯穿的都是一个松字。老前...
  

太极拳的松

讲到太极拳必讲到松,从练太极拳之日起,便开始了松的练习。可以说太极拳的练习,由始至终贯穿的都是一个松字。老前辈常说:松松松,出真功!便是此意也。松仿佛就是盖房子用的砖头,离开了砖头房子肯定盖不成。可见。松对于太极拳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可是,就是一个松字竟难倒了多少天下英雄。生活之中,什么都讲松,行走坐卧、工作学习都讲松,你不松连握个笔都握不好,你不松连睡觉都睡不着,那是因为你精神紧了。平常人说话久了。声音会嘶哑,可是播音员不会,因为他的嗓子懂松劲。平常人跑1000米都累,可是马拉松运动员能跑几十公里,那也是他会松。各行各业都讲松,只是松的要求不同,松的部位不同。

所以说,松的层次有高有低,有的是肌肉紧了,有的是意识紧了。在师兄弟面前。你以为你松了。一到老。师面前,你又不知不觉紧了起来,控也控制不住。那是因为老师比你松。他用功夫一压你,你就情不自禁地紧了起来。那是你意识紧了,说明你没松透,连意识紧了都不行。

可见,松的程度是很有讲究的,松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我的老师就常说:松,是武术家一生之所求!

面对肌肉发达力量型的对手时,哪怕是散手,只要你不会被他的力量给逼硬了,你就有机会把他放出去,或是用透劲打伤他。怕就怕你还没真正松透,对方力量实在太大了,他一逼你,你就僵硬了,那时你就完了,肯定要输。许多人练太极拳还没有松到家的时候就去和人比手。一紧张用的就不是太极拳,变成跟人扳力气了,你平时练的就是去僵存柔,肌肉力已经逐渐小了,一扳力气用的就是肌肉力,那你等于是用己所短攻人所长去了,你着了别人的道,那你肯定输。所以,这就是要看你松的程度到哪儿了。不管别人如何逼你。抡拳头也好,耍刀子也好。你身上都不硬。那你才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老师说:只有松透了,身上的劲道才能逐渐上层次。

我问老师,身上的劲道是如何个换法。老师说:换劲的过程是从僵劲到柔劲,然后由柔劲到轻劲,再由轻劲到虚灵劲。虚灵至极则成虚无。

内家拳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见真意”。就是指人的功夫练至虚无至极时,身上在受袭时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反应。受袭者安然无恙,袭击者却被震飞了。这绝对不是吹的,我们平时仔细观察一下,在许多动物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讲到这个感觉,我在生活当中就曾经有过很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我去莱市场买鲇鱼,看见池子里放了十几条鲇鱼,但池子里没水。鲇鱼也是一动不动的,我便担心鱼是死的,便伸手去摸。这不摸还不打紧,一摸之下那鱼“啪”地一声蹦了个老高,把我吓了个一大跳,感觉手上像触电一样,心里直打激灵。后来老师跟我说:人的功夫松到虚无至极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招也不是法,就是啪的一下。连化带打都是它。如果你和人搭手时,身上把把都是这种劲道。那谁也受不了你。前辈们之所以说要顺应天性顺应自然,其实就是要学动物身上这种劲,因为动物身上这种劲都是天生就有的,它们不用练一出世就有了。

可是这种劲不是告诉你你就能练的,关键在于一个松字,怎么松呢?不是谁都松得了,那要看各家的练法如何,学生悟性如何,下的苦功有多少。

所以说:松,是武术家一生之所求。松的程度到了,你的层次才会上来。这还真不是会练几套拳,会讲多少空理论就能解决的。它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在根节上,才能练出来的,至少是有希望的。

和老师推手的感觉

讲到老师教我推手的事情,就很有意思。老师和我推手纯粹是降低层次来带我,如老叟戏顽童一般逗弄我。不让我摔倒,又让我刚刚觉得有点吃力,而且又能让我使出浑身解数。一般十天半个月我都能适应。刚开始的好多回,我都以为我跟老师的功夫差不多了,心想,这回不用加难度了吧?可是,老师等我一适应马上就换劲,难度马上又上来了。每次都觉得自己的功夫应该差不多了。可是和老师一搭手,却发现老师总是赢我那么一点点,也不多。就是让我满头大汗,又能支持住而已。只是显得非常狼狈,疲于奔命,被赶到东来赶到西。

两年了,老师给我加难度不下四五回,我也换劲换了四五回,我的功夫也不知不觉地突飞猛进。想想当初我大言不惭地和老师说的话就觉得可笑。我说:老师,我现在每天的目标就是研究怎么把你放倒。这一说,老师乐了,说:好呀,这样才叫有志气,自古以来赢不了老师的徒弟都不叫好徒弟,你赢得了老师,老师我才更开心。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愚蠢。

两年来,我还真没把老师放倒过,甚至也根本就没法知道老师的功夫有多深。反正就总比我赢那么一点,就是很撵得狼狈,三撵两撵功夫却越见长进。

我只想起,以前看过一个训练马拉松运动员的电影,前面总是有一辆车子,不让你落下又不让你追上,你多快他多快,反正就比你快一点。天长日久,水平就出来了。他始终没追上车子,但是他却真的拿到了冠军。

后来,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有一次,老师腹泻,一晌午拉了五回,他却要推手,我和师弟都在,我150斤师弟160斤。老师说:我要检验一下我的功力现在如何了,便让我们轮流上。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被老师撵得筋疲力尽,平常人光跑肚五回就蔫了,可和老师推手竟丝毫感觉不到他的疲态。要知道我们的功力并不太差,每天都站桩打拳,见面就推手,一天也不懈怠。于是我们大奇,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那是因为我松得好,消耗很少,所以才能和你们推手那么久。原来,松到家的功夫消耗竞能低到这种程度。

正是老师这种带手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每次出到外面和人比手,我都想对手进攻的强度和密度会比我的老师厉害多少,事实上往往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平时狼狈不堪的我到了这时竟变得潇洒起来,往往变成我撵着别人来跑,别人变得狼狈不堪了。

的确,和我的老师学推手,心里面总是会有很多奇怪的感觉。一时觉得自己的功夫差不多了,一时又觉得离成功之日遥遥无期:一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一时又觉得自己还很差。而我的功夫又真的大大长进了,可是老师却总是赢我一点点。自教我之日开始就是这个感觉,现在两年过去了,竟然还是这个感觉。老师却说:老师我的功夫不可能一下子退步那么快,你的功夫也不可能一下子进步那么快。反正,你慢慢练吧,至少要满三年你才知道我的功夫到底有多深。你现在还不行,就只知道我功夫深,但深到什么程度你却量不出来。

这时,我才知道老师一直都是陪我练功而已。他只是凭着他的功力来磨练我,一点一点地来带,积易,成难。老师也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以前一个扔飞镖的高手在他面前炫耀,老师说:这个练法很简单,雕虫小技而已。那人不服气,反问老师如何练。老师说:先站一个离靶近一点的距离,练至百发百中之后,你再往后退一大步,又练至百发百中,以此类推,日久功夫自然就出来了。话一说完,那人大奇,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还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老师只是笑而不答。

原来,我们的练功原理竟是这’样的。只是里面的拳理和层次复杂得多、曲折得多。因为太极拳更讲换劲,每到换劲的时候就是要上层次的时候,很多人层次上不来是因为劲道换不过来。

换不过来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自己的老师的层次就不高,一样的劲道只是功力深一点而已。有人可能会以为:功力深了还不行吗?当然不行。在同一个层次上,功力越深功夫越强;层次不同时,功力虽深但却吃力不讨好。举个例子吧。好比一个小学毕业的莱农,他只会一个加减法,一辈子下来他的心算速度会比你大学生还快;可是他的数学水平能和懂高等数学的大学生比吗,肯定不行。那你要用数学问题难倒他还不容易吗?高手比武比的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我用你没法理解的层次和劲道,我天天练而你一下也没练过,一搭手你肯定输。

其次,劲道换不过来的原因就是学生自己悟性差的问题。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一位高师一辈子想带出一位能完全继承他的衣钵的弟子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个弟子不容易找,总觉得这有缺陷,那又有不足。我记得,连孙禄堂这种有这么多高徒的大师,还有不能找到具有完美资质弟子的慨叹。有人觉得老师保守,实际上是老师的精力有限,老师教学生也是一种投资,与其每个学生水平平均化。不如努力教好几个徒弟,这样功夫才能保质保量地世代相传。

老师曾经在他高兴的时候,露过一些东西给我看。那时,一搭手便觉得,身上不由自主地紧了起来,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整个人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飞了出去。落地的一刹那,心里会有很多的想法:要抓住哪?会不会摔伤?可是每次都没事。不管怎么样,就是化不了,就像风一样像水一样,怎么化都弄到你身上了。老师说: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劲,化不掉的,也不是什么招术,就这么一下,化和打都是它。

后来我见过老师写的歌诀:“练到此处臻化境,突然袭击自服应。耳感不舒一惊恐,发人丈外只一松”,老师当时的劲应该就是这个,已经不是招了,那时仿佛变成了动物的天性和本能。内家拳要仿形取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老师给我摸着时。就像摸在一个飞快转动的大肉球上一样,圆滚滚的,找不着缺口,想打他时,他一下就转走了。打大力了,自己还会像被飞驰的车轮一样带倒。根本听不到劲,所不同的,车轮是主动的,老师是被动的。如果不想给我摸时。我一下也摸不出力来,老师的手始终只和我的手轻轻地搭着,一大力他就走了,他根本不受力。因为老师是练八卦出身的。脚下太快步法太巧了。这时,像摸在灵猫身上一样,吃不上力。

题外话

太极拳来自于道家思想,道家讲究顺应自然,顺应天性。太极拳练到最后就是一种动物身上的天性与劲道。所以,一切以人类的智慧和方法所想象出来的招和法,都没法和自然而然练出来的天性相比。这就是,道家为什么要从自然而然中来提炼功夫。这也是为什么说“太极拳本身就是修道”的原因。

拳谚言:拳怕少壮!

年轻人的心肺功能,供血供氧的功能肯定会比老年人强大很多。可是为什么强不能胜弱,大力胜不了小力?因为老师们的身上太松了,消耗太少了,他的能量供应得虽然低,可是他用的也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能量供应又多又快,可是身上不松,结果消耗也更多更快,所以时间一长总是有消耗完的时候。因为太极拳推手的实战中,本来比的就是兵法战策,比的就是谁更会精打细算。

随荣华丰老师学推手(之五、之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4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