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浅见(正文)

太极浅见

2008-05-29
核心提示:据各种史料考订和实地调查,太极拳创造于明末清初,迄今三百余年历史,它综合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明代以前在民间和军队中流行的各家...
  

据各种史料考订和实地调查,太极拳创造于明末清初,迄今三百余年历史,它综合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明代以前在民间和军队中流行的各家拳法,与形意、少林等拳种有深厚渊源,是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最后一个产物。综观中国冷兵器时代,自太极拳出现以后,基本上没有再出现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拳种,不论从外延还是内涵上,太极拳达到了武术的顶端。

什么是太极?从宏观概念上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太极即是阴阳,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说法,阴阳是矛盾,太极就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论,尤其侧重于细节方面和矛盾的互相转化过程——“易”,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哲学上、武术上的精华体现。研究太极拳,即是研究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端,相互转化,不仅要关注于转化的过程,同时还要具备整体的概念。太极的技击,就是阴克阳、阳克阴,阴阳手、顺逆缠之间矛与盾的关系。不明白这个道理,敌对双方往往硬抗,刚逢刚,弱者折;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则可以弱胜强,在对方的劲力还没有走出来的时候,就把它化解掉。对方进攻时,不跟他抗力,进攻的锐气是有限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太极技击的指导思想,是避开对方的锐气,待其锐气渐尽之时,开始反击,而使对方无还手之力。这就是太极阴阳相互转化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从微观概念上看,拳术技击的价值,是其产生的原动力、代代流传的根源和令广大爱好者痴迷的魅力和灵魂所在。拳是一种技法,临敌时一招一式地发挥作用,而各种克敌制胜的招数以十计、百计,每个拳式在实战中又可演变出数种具体用途,为了便于记住一个个的拳式,把各种技法串到一起进行练习,产生了套路,以避免练因为动作较多,一招招地单独练习时间会顾此失彼。套路的最终目的还是各个拳式折开来,一招招地使用。中国人对于拳术的理解,其神奇之处就在于力学原理的充分运用,这点在现代武术实践中,经常被人忽略。忽略了对拳式力学原理的剖析,就使得拳式在实战中的应用能力大为降低。因而在研究具体拳式时,应细析每个动作的力学原理,一式共有几力,这几力怎样互相作用,运用在一起,走出整个动作。拳式经这样剖析,才能使学者易懂善用,增加临敌时的明辩力。

研究太极,有了宏观、微观的感念,才仅仅完成了认知的第一步,要掌握太极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练在身上。练功有外练、内练两种方法,“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拳怕少壮,年轻气胜,练好了筋骨皮,拳也可以相当厉害,但是一些内在的东西难以表现,且外练所达层次较低,随着年事见长、事情增多、精力分散、练习时间减少,很多功力可能消失殆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练内”。“练拳需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无极和太极分别是指无极桩和太极桩。桩功养气、蓄气,练拳行气,推手运气。太极拳是拳法,功法,用法一统的高级拳术。功法的演练可以产生鼓荡能力、极大增强技击功效。桩功是一个体系,包括静桩、动桩,是武术的根基。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量的积累。站桩站出某种气感,就是找到了钥匙,然后增加强度练习、增加质量,把很微弱的感觉练成很强烈的感觉,进而变成受到自己意识控制的感觉,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这种感觉可以随着拳式变化、随着自己的意识控制的时候,再去运用它,达到运用自如、拳功一体的境界。这需要很多年艰苦的训练,“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就是指内功的练习,也正是太极的魅力和精华所在。

目前,由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太极拳养生的作用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全社会迅速普及起来。与太极拳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相反,习练太极拳者所达到的深度则大不如昔。一些传奇技法已近失传,很多传统的技法仅在套路中得到传承,而在实战中已被忽略或难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太极拳乃至传统武术在走下坡路。太极拳完整意义上的发扬光大,需要我们这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41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