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急应缓随论(正文)

急应缓随论

2011-04-04
核心提示: 二、修身养性原则 由于太极拳应用了道家的吐纳导引术,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以气运身的锻炼方法,也结合古代阴阳学说和...
  
 

       二、修身养性原则

       由于太极拳应用了道家的吐纳导引术,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以气运身的锻炼方法,也结合古代阴阳学说和中医筋络学说,依托适应人体生理的动作,结合五行八卦的哲学思想.动静虚实,刚柔内外,辩证依存。因此,对祛病健身、修养品行、延年益寿具有特殊的功效。

       太极拳外型松软慢,内劲轻灵活,发力急快猛,制敌稳准狠。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练起来松空通,立身中正,气遍全身。

       太极拳既是武术,又是气功,而且是高级气功。平时盘架子,练什么?就是进入气功态,体悟麻热胀,天地人合,邀游旱海,拨云弄雾,其乐融融。个中境界,非慢莫属。

       我习练太极拳时,已练左家拳20多年。由于长拳尚快,不能放松,筋骨是强壮了,却毫无气感。后来,学练太极拳两年,盘架子缓慢运行.用意不用力,浑身气感明显,手掌麻热胀,全身气鼓荡,采捌内劲功夫倍增。同时也使我心境开阔,性情愉悦。

       太极拳给我健康,给我力量,给我快乐!因而,要练功,在盘拳酬必须要慢,短时间当然练不出效果来。我在李雅轩118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再增加反面对称动作,如增加左海底针、左白鹤亮翅、左搬拦锤、左豹虎归山、左单鞭、左摆莲脚等,而且尽最运用最低架子,如搂藤拗步,我演练时成仆步;已将手臂搂到脚踝处。这样练,我觉得更舒服,长功。拳谱说:“先求开发,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我在肢体上大开大展,下势低,耗能大,利于拳理的细致落实。柔得更彻底,蓄得更缓慢。且动作转换时常保持脚困着,也算是盘架子时练桩功吧。总体练下来约150余式,半个多小时。拳架结构长了,重复式子多了,深呼吸次数也得到增加,慢慢练习,仔细琢磨,精心体会。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十要》中说:“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债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功夫在无断续无棱角的惺中产生了,身心健康也在这种缓慢而重复的运动中得到了。别人见面,都说我不像花甲之人,自己也感觉是三十岁的后生。这种健康的体魄就是太极拳给的!

       当然,也不是一味地慢练。慢练有慢练的好处,快练有快练的乐趣。在慢练的过程中,有时情不自禁地发力,也是很惬意的。如揽雀尾最后一按,意想双手抖,推到西面吕梁山。倒撵猴时双手交替前穿,意想临敌撑退之势,速度可谓疾矣!
除此之外,太极拳还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陶冶情操,怡心悦性,使人乐观向上,豁达开朗,与人无争,提高修养,学会奉献。练习太极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明社会也不无裨益。

       总之,快是慢里练的,硬是软里练的.慢到浮云暗动,快到打闪穿针。快慢是相辅相成的。太极拳的修身养性原则决定了”急应缓随”的拳论。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61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