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下工夫修炼太极拳并非很早,应该是在1988年结识了王辉璞先生之后。虽然我早在1975年,就在北京东单体育场跟人家学过杨家太极
2011-04-11 09:48

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即黄百家所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所谓“复从而翻之”,是说
2011-04-11 09:47
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缔造了悠远浩博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而中国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中最
2011-04-11 09:45
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是内家三大名拳,内家拳就要讲究内功的修炼。我这里以八卦掌为例谈谈自己对修炼八卦掌内功的认识,同时兼
2011-04-09 21:48
我的家乡宁波慈谿(慈城)流传着这样一则打寺庙用品的谜语:一念不起(一作“一貌堂堂”),二目无光(一作“两眼无光”),三餐
2011-04-09 21:42
不论是形意、八卦,还是太极,运用于实战技击,都讲究避实就虚。占“中门”与抢“外门”,是避实就虚的具体运用。它们形式上是一
2011-04-09 21:28

马老师也喜欢王铎编者按 马明达,祖籍河北省沧县,1943年出生于兰州。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民族大学
2011-04-09 21:28

我酷爱中华武学。在研习武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有的是请问师尊,有的是独立思考,现书写出来,以供同好参考。由于年
2011-04-09 21:27
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套路和内容非常丰富。然而真正称得上精华的东西却是至简至易,普通平常而又深奥莫测,变化
2011-04-09 21:26

全身的总虚实在于腰隙的转换 太极拳虽然强调处处要分清虚实,但总得有个主次。究竟以哪一部位的虚实为主,来统摄全身上下前
2011-04-09 21:23

说起内家拳,自产生以来,经千年变化,百年风移,武术历经改革与创新,直至明末清初,由于“心意六合拳”的问世,在武术史中,才
2011-04-09 21:22
作者简介:孙以昭,1938年生,安徽寿县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进行跨学科大文化研究,业余潜
2011-04-08 21:26
编者:此文为作者2009年7月2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军休干活动中心太极拳辅导站举办的“太极拳知识讲座”上的讲演稿,刊出时
2011-04-08 21:21
青少年时代,笔者曾有幸跟着父亲陈惠良,向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师爷学拳。这些年来始终珍藏着一张他老人家督促我练功的照片
2011-04-08 21:20
大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太极拳功夫的重要组成部份,既养生又出功夫。在清代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2011-04-08 21:18

作者与弟子(一)胸太极拳是用腹部呼吸的,与采用胸部呼吸的运动不同,因此胸部切忌挺出,有含合之意,所以叫作含胸。含胸固然不同
2011-04-08 21:15

施调梅(字承志)(浙江杭州,民前26年生),曾任北伐浙军25军2师8团团长。施氏于杨家辈分颇高,从其学者亦不多,有陈子晋等人,但教学者
2011-04-08 21:13

(由左)郭青山、潘詠周、杜毓澤、王晉讓、王夢弼 一、心静用意 (一)以意行气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有运动气机图,说明心如
2011-04-08 21:09

上乘之武术拳法,是以养气为锻练之基本,以虚空为追求之目标。外无凶悍粗暴之态,内含宁静虚空之景,南林处子所谓内实精神,
2011-04-08 21:06
太极拳讲究“轻沉兼备”、“虚实分明”。这是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极拳莫测高深的技击法的基本要素。王宗岳提
2011-04-08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