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
2011-04-13 15:15
本人修炼太极拳多年,其修身养性效果尚如所愿。笔者默识揣摩,体悟概括,有四句诀语供同道参鉴。这四句诀语是:心往无处想,意在
2011-04-13 14:47
练太极拳时间长以后,就会有得气的感觉,感觉上这些气感似乎大多发生在筋膜,故有气走筋膜之说。气感往往是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出
2011-04-13 11:51
陈式太极拳有着“掷人于丈外,发人于无形”的独特的技击效果,正如陈式太极拳先辈所云:“挨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中玄。”陈
2011-04-13 10:24
毫不夸张地说,种类繁多的内家拳无一不把放松和入静作为首要的要领。对于内家拳的代表陈、杨、孙、吴、武等太极拳而言,松静的要
2011-04-12 10:05

笔者从去年九月号起,逐期研读了《武魂》上连载的《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获益良多。尤其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我习拳五十多年
2011-04-11 19:07
杨家(杨禄禅、杨键候)传下来的方法就是神、意、气的集中和分散,神、意、气无形无相,属阴,此为太极拳所说的内功心法;而形体
2011-04-11 19:03
太极拳是中国道家的优秀拳种,创传人张三丰为使后人迈入修真正道,以动静相兼、性命双修为目地,将道的神髓赋予太极拳技,实以入
2011-04-11 18:38
对于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可能有人说,按照太极拳的规矩把套路打下去就是了,还要什么训练方法?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太极拳
2011-04-11 18:35
筑基从何下手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意守部位(通称守窍),“道不轻传,医不扣门”,守窍之“窍”统称丹田,有上、中、下的分别。人体
2011-04-11 18:33
欲学一事,必先明理,立定脚根,一眼看定,一手孥定,不做到极处不休。筑基补漏是修炼内功第一步。如造屋建阁,必先筑基,把基础
2011-04-11 18:32
应拳友的要求把我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于太极养生而祛病的经验提供给大家以借鉴。 一、养生太极拳以太极思维为指导 太极拳是
2011-04-11 18:29
每一个习武者,都知道“拳”,然而细一论之,皆谓拳道、拳经、拳理、拳法、拳术、拳功、拳谚、拳诀、拳论等等,然此皆非“拳”也
2011-04-11 18:26
卸骨之法乃是武林中一大绝技,究其手法,有捏、卸、揉、推等法。捏法即用拇指及中、食二指,捏握欲卸之关节,用手上之巧劲,使其
2011-04-11 18:05
硬门通臂拳非常注重操练专门的软硬功夫。其软功旨在增强灵活性,其硬功旨在加重杀伤力,所谓软硬兼施,相得益彰。 一、软功 软功
2011-04-11 16:51

一、郑子简易太极拳 纵然在武侠小说里,想象中的武林第一大门派是少林派,但在现实世界,不论台湾或大陆,民初以来,流行地区
2011-04-11 10:13
提起八极拳筑基功夫——桩功,很多武术界人士可能认为八极门的站桩与其它拳种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这种看法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八
2011-04-11 10:02
昔日先辈李书文先生精通八极拳与劈挂掌,得长短互用、阴阳互补之妙,其弟子——蒋介石的侍卫官刘云樵先生曾作过一篇《八极劈挂拳
2011-04-11 10:01
世事真的很难预料,我在念高中的时候虽然寄宿在法官宿舍,但是从来没有想到上大学时竟然会念法律系;念大学的时候,虽然对哲学一
2011-04-11 09:58

第一章 太极拳的静功一、关于“无极”的概念太极拳的预备式是极其自然地正面垂手站定的姿势。它的基本做法是:两脚平行分开,两足
2011-04-11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