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筑基功法(正文)

太极筑基功法

2011-04-11   张孝清
核心提示: 筑基从何下手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意守部位(通称守窍),“道不轻传,医不扣门”,守窍之“窍”统称丹田,有上、中、下的分别。人体...
  
      筑基从何下手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意守部位(通称守窍),“道不轻传,医不扣门”,守窍之“窍”统称丹田,有上、中、下的分别。人体之中心称中丹田(黄庭,表中空之义),肚脐内称前丹田,命门是后丹田,会阴是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眼之间正中深处,名为祖窍。丹田的部位只有通过练功才能体会到。肚脐乃生理之总机关,自脐以上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神仙口诀重胎息,息息归根,根在何处?即脐内空处,如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替口鼻之呼吸,称为胎息,丹田之中精气微。上丹田即泥丸宫,为炼家之重要关键,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为髓海极精,乃元气化生,一旦用亏,非物质能直接补足,药亦无补脑之效,唯有练功,日积月累,可使脑髓渐充,以至性有所寄,命有所归,离仙不远矣。
     (一)意守丹田法:指腹部丹田,亦为中丹田,位置在脐内深处一个空窍。意守丹田是从肚脐开始,守肚脐既易达到真息境界,又易达到自发内动和自发外动,对行气活血起更大的作用。
      1.准备工作:练功前先解大小便,静静休息3至5分钟,放下任何问题,心静体松,开始练功时将衣带宽松,手表等防碍运动的物品收好。
      2.姿势:坐、站、躺、卧都可练功,以自然舒适为准。坐式有自由坐和盘膝坐,后者分双盘膝、自由盘膝;卧式分仰卧式、側卧式。可根据练功时的具体情况自行变换。练功的姿势愈自然愈好,不要把姿势看成“清规戒律”,应当灵活应用。练功中采取某一种姿势并无不适之感,也不要为了灵活而随便变换姿势。站式一般采取自由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松开直立于地面上。站式由坐式发展而来。初学练功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卧床不起,最好用坐式,待有了一定功夫坐卧均可活用。
      3.呼吸:采用先天呼吸,不以人为的方法调整口鼻呼吸和腹式呼吸,入静时将口轻闭,舌头自然伸平,鼻子的呼吸以意封闭,不是真的不呼吸,而是忘掉呼吸,做到根本不去想它,使之成为真正的自然呼吸,以避免因为呼吸不自然而发生毛病。呼吸的部位用意守窍,特点是窍呼吸。
   4.收功方法:每次练功到一定时间,想收歇不练,用眼神心意围绕着守窍,先由内向外螺旋左转(从左向上开始转回左边)36圈,然后由外再向内同样右转24圈。最后意与气皆到守窍之中心,意向命门吸气到命门(意到气到),腹自然向内向后收,然后往前意视下腹部,腹随之放松,元气归气海、关元,稍守片刻,收功结束。坚持练功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意想收功,产生自发性的左右转圈收功,能将练功获得的元气储存起来,能消淤积、化阻滞,是一种卯酉周天的初步功法。搓手洗脸:这是每次练功的最后一项操作。在意引气绕转完圈毕后先行搓手,搓法与洗手同,里外都搓,手发热后再搓脸、梳头。如坐式再做仰卧起坐七次,后下地,如站式再缓慢走步或练拳。
 (二)意守丹田练法:即守中丹田,位置正在脐内深处空窍。意守丹田是从守肚脐开始。守肚脐既易达到真息境界,又易引入自发的内动与自发的外动,对祛病、增长功力会起更大作用。练功开始,选好姿势,先将头上的浊气降下以便入静。方法是:意想从头至脚浊气逐渐下降,肢体随之放松,以意引气,气降脚底,全身放松,两眼向祖窍处视为一线,轻闭两眼(垂帘)、两耳以意封闭,听而不闻,思想专一移至祖窍,与闭眼后的内视线(意视)合一,下达丹田,以意想它、以意看它、以意听它。四门紧闭(指眼、耳、口、鼻),静心练气,即“锁心猿、栓意马”,就是意守丹田。此时即开始入静,当意达丹田时立即将肚脐极为轻缓地往里吸,直到吸得不能再吸时在意向上觉得肚脐与命门相贴,腹部自然放松(呼),所谓“吸之绵绵,呼之微微”。一吸气是有为的,如同座钟的摆,开始时用手摆动一下引导它走动起来,以后不再管它,动就动,不动就守它不要加意。动是指丹田自发呼吸活动和身体之各部自发运动。如果丹田动,意视即随其动,如果是肢体各部动,思想则不能离开丹田随之而动,仍应不忘丹田。当练到一定程度眼睛能自发睁开时仍然随意视中丹田不得随动作而视之。每次练功结束时都要按收功方法进行收功,搓手擦脸。
  (三)意守命门法:(妇女意守关元、气海),命门是经穴名,在与肚脐正对之腰部偏上,即两肾中间之后丹田,在命门两侧有左右两肾,两肾与命门之间有阴阳两窍,调正两肾与命门之间平衡。命门属火,两肾属水,二者相克,两窍居中调和,水火既济。练功开始时意守丹田同,先行降浊气,两眼向祖窍视为一线后轻闭(垂帘),向上意视到囟门处与意想合一,再向后行经玉枕、夹脊、一直下到命门处,稍停,意想分到两肾之间的两窍(玄牝),由后向前呼,(即向肚脐方向前进)至中间合为一股,直达丹田。当肚脐不能再鼓时再由丹田向命门吸,以后不再管它,如守丹田一样,动就动,不动就静守,无论内动、外动一切顺其自然,结束时要回到丹田,按收功法收功。女士练守关元、气海法(即卵巢部位),练功方法与男人守丹田同,两个穴位同时并守,亦可意守命门。练太极保健功时亦可以意守命门。
   (四)意守会阴法(下丹田):会阴是经穴名,在肛门与前阴之间,下丹田在会阴深处,男同志相当于前列腺处,女同志下丹田在子宫口,均是空窍,意守下丹田先从守会阴开始。练功开始时也是头顶向脚下降浊,同时全身松开(纵松横散),两眼向祖窍视为一线后轻闭,意想与内视合为一处后直下会阴。至于从何下去不去考虑,只意视到达即可。稍一穩定,以会阴为中心,用眼视心意呼吸的办法,先吸后呼,即由会阴吸至下丹田,吸时肛门缩紧上提(提肛),再从下丹田呼出直达涌泉(脚心),顺何处而下,可随其便,只意达即可,一呼一吸为一次(一息),如此行功36次,练完后意守会阴,动与不动不管它,守的时间长短由其自定,最后要归到中丹田结束,心意与内视亦随移到中丹田,在这里守的长短由其自定。结束时同样在中丹田按收功法收功。女同志守会阴法与男同志相同。守会阴法多会出现为内动转圈发热、跳动。
    单练静功的方法与上述守丹田、守命门、守会阴三功之练功方法略有不同,绝大部分操作不变,现将其不同之点列举如下:
      1、守丹田:按前法意达丹田后不是眼神心意由丹田向内外呼吸,而是以丹田为中心,用意内视上下呼吸(上下移动肚脐不动,不管口鼻呼吸),上不过心口,下不过腹下曲骨穴。另一种练法,当意达丹田后以意内视呼气时从中丹田下达会阴,吸气时再由会阴提至中丹田,如是往返呼吸久坐久守。
      2、守命门:意达命门后用意内视,以命门为中心上下移动(即呼吸),长度总共不超过三寸。
      3.守会阴:只是静守窍位,任窍位自动地一缩一放地动。单练静功时三者的顺序是先丹田,次命门、后会阴。至于守上丹田,应是知窍不守,因不易掌握火候且易发生毛病,除在炼精化气法短暂意守外,一般不单练守上丹田,如有祖窍处有拧、胀、跳动等情况发生,可以守中丹田片刻。
      筑基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意守丹田法是基本练功方法,意守命门与意守会阴是在意守丹田法练到打好基础后再行分别加练,先命门,后会阴。精、气、神乃人之三宝,有损则病,耗尽则死。以修心养生之法练此三宝使神向下走,精向上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气血周身通畅,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练功要炼先天之气,生阳气,退阴气,扶正去邪,意守丹田法主要炼气和神,气指气血之气、先天之气、元气。所谓先天之气是指人从胎胞至出生由母体带入体内之气,即气血之气,胎儿在母腹内是通过脐带从母体内输进营养发育成长,婴儿出生,脐带剪断,真阳归脐内,分布全身,集中在中丹田呈黄色光团,“真阳在,人命在;真阳散,人即死,故称脐为命之蒂”。丹田是人生命之根源,练功就是要练由丹田归入体内的先天之气。从意守丹田入手来培育元气是本筑基功的突出特点,是下手功夫。中丹田属于中央戊己土,这一窍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用心意守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气血通畅,百病不生”。“用心意守于丹田久坐,丹田内即生气生血,气血充足,身体健壮百病皆除”。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使气血受损,抗病能力减弱,以致体内不同部位的组织机能受到破坏,产生疾病。练功守丹田就是恢复与增强抗病能力,补充气血亏损,促进血液循环之通畅,调整与改善脏腑各部器官之功能以使身体逐渐康复,最低限度可阻止病情发展。神指心神,用静坐来修心养性或安心养神。在日常生活中当大脑过度兴奋疲劳,经常得不到完全休息与抑制不能平衡时,疾病就由之产生。意守丹田,把思想专一在丹田,与内视合一静守,神向下,消除杂念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内脏肌能、激发潜能,使阴阳达到平衡就是练神。意守丹田就是神气合一。意守命门(女同志守关元、气海)与意守会阴两种练功方法主要是练精,一是指精液;一是指练功练的气血之精华;一是指妇女的经血。人们气血亏损的原因,男人主要是性生活过度(或遗精)身体各部之机能受到损害而成病,妇女则往往由于经血不调造成气血亏损而成病。“丹田为生门,命门为死户”。“三寸气在千般用,三寸气断万事休。”三寸气即命门,可见命门之重要。守命门对强壮肾气帮助极大,命门气足即可生精,使精液上升化为气血,还原于身,命门、会阴两窍与精液、经血的分泌输送器官相关联,练守返两窍,可加强相关器官的运动,调整其机能,结合意守丹田法所起的作用,可以增强精液分泌和经血之功能,精血充沛后,五脏六腑以及百脉皆可通畅,身体自然健康。练意守会阴可以练精(经),还可将任、督二脉接通,使内在之气周身运行,即阴阳循环运行——大小周天之目的。
  三种练功方法的次序,先丹田、再命门、后会阴。具体进度要根据不同情况和定期相结合的办法,灵活确定。通常是意守丹田法已练三个月(百日功成),丹田之气已达命门(感觉),即可开始练守命门,如果练得好,丹田之气已达命门,虽不满三月亦可开始练守命门。在加练命门后,意守丹田法仍不可间断,交替练习,守命门练法已能掌握,可以在每次练功的同一时间练两种功(先丹田后命门)。当练命门已满三个月或气已达会阴(有感觉),可开始练守会阴,在最初一个时间守会阴可单练,直到能掌握时可与前两种功共同在一次练功时间内轮练。其转移守窍的时间由其自发转移,不以意愿来转移。自发转移位置的象征是:另一守窍有胀、热或跳动之感觉。其顺序仍为先丹田、次命门、后会阴(不一定受此限制)。练功中无论守那一窍其呼吸活动(守窍呼吸)都牵连丹田活动。三种不同练功法相依相从、相互关联,以丹田为中心,无论哪一种功都离不开它。意守丹田,中之重、筑基法。 (编者尾语:张孝清先生年过古稀,骨弱筋柔,每天修炼太极拳,本刊刊发他有关太极拳的文章。张先生曾师从马礼堂、王沐等前辈。王沐老师的教诲是一定要坚持修炼动功,不然,人到老年,脚腿功能退化,自然行走不便。但经常练动功如太极拳者,就能老而弥健,手脚灵便。张先生记住了王沐之言,练太极拳数十年不断。本文是他的静功心法,和太极拳构成动静双修之道。)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70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