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有句名言:“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精辟地说明了太极拳的本质及锻炼方法。这
2011-04-08 17:44
印度一位外科医生日前警告,瑜伽若练习不当,对膝盖的伤害极大,他已经为印度多位瑜伽大师进行过膝盖骨移植手术。他认为,那些过
2011-04-08 17:20
斜飞势,当打完第三个倒撵猴,以捋状,劲传递于两臂,两臂合,劲下传脊背到腰,腰微前环,劲下到腿足,左腿屈蹲,右腿出伸迈向西
2011-04-08 11:30

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功底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给大家介绍推手中五重要的姿势。 第一种姿势叫挽花,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比如甲乙
2011-04-08 10:50

作者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其贯穿? 解:这段是讲轻灵的重要性。练太极拳不论推手或走架,一贯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习者
2011-04-07 18:23
武派太极拳势外形简朴,内蕴丰富,重在实用。其修习要素如下:? 式简技繁 组织合理? 武派太极拳的拳式动作简
2011-04-07 18:22
拳谚是老一辈拳师经验的总结,是传统武术宝库中的精华。它们多为一些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短句,却提示了很多习武者应当注意或避
2011-04-07 18:21
呼吸在武术运动中作用甚大。一种套路是否能够飘然稳沉,主要取决于呼吸。息均气定,心中有数。若呼吸不调,体内机能混乱,气血不
2011-04-07 18:20
学武之人,都听说过“气沉丹田”的要求;道门修士,皆知道“昔日圣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穴”的提法。但真正知道气如何沉、神如
2011-04-07 18:19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一句很多人都知道的拳谚,虽然大家都能说出来,但多数习武之人都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难以
2011-04-07 18:18

遇短勿近,遇长勿远。 ∴ 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 举手不留情,当堂不让步。 同行较技,留手不留拳。∴ 教拳不教步
2011-04-07 18:13

在我国习练太极拳和研究太极拳方面,对于尾闾中正这个要领,几乎无人不晓。但由于古代拳谱论述过于简要,或者说较为抽象
2011-04-07 18:11

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是由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周身一气完整协调,要表现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2011-04-07 10:26

〇┄┄体会,予曾痛心而惜之。附录此十二则于后,以为他日之验。1973年11月10日交耀源带成都呈李雅轩太极拳老前辈原文。予怯于体
2011-04-06 19:29
太极拳,心悟体证之学,清虚无为之道也。其周身关要,先贤论述甚多。然而派别繁杂,各置一词;固守一语,领悟有别;文字歧义,莫
2011-04-06 19:27

对拳掌的手型要求及眼神面部步法情形的要求握拳:太极拳的握拳是松软的,掌心虚空不可握紧,此谓自然拳,其意义是为了感觉灵敏,
2011-04-06 19:25
(15)功夫的锻炼,因个人的身心性格不尽相同,所以找的道理也不一样。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
2011-04-06 19:24

(11)上有虚灵之神,中有腰脊之劲,下有丹田之气,三者合一,内外一体,动作无不适宜矣。然一切皆由自然中求之,不可在局部上找
2011-04-06 19:23
(6)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而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而开合,并须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
2011-04-06 19:22

现代人的流行病,是二十几年前不可想象的:老年人的颈椎痛、腰腿痛、高血压居然在年轻人中流行,而且疼痛的部位更多。老人的痛症
2011-04-06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