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我曾学过一种叫推宫换血,截脉行气的中医治疗技法。对一些气滞所引起的疼痛,麻木,以及活动受限有时有非常好的效果
2015-03-23 10:36
常常看到练拳几十年的人没有入到太极拳的门。有的还练出来一身的毛病。看着很担忧,太极拳乃中华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
2015-03-21 11:16
太极拳古代拳谱明白说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由于随人而动形成的,因此是没有某些外家拳那样十分花俏奇异复杂的主动技巧的,就此
2015-03-21 11:02
我最近去美国访问时,有些人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说太极拳很好,可是有人练拳后,膝关节疼。他们问这是不是练习太极拳造成的。我给
2015-03-21 10:57
太极气感是指“身如气柱”的感觉。太极拳练久了,练对了,身体如同一个充了气的大气柱,行拳时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收缩鼓荡。
2015-03-21 09:52
如果说有骨肉分离感,太极拳就会沉稳,可谓进入了太极殿堂,但是还不能说达到了太极最高水平,练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虚静空灵。
2015-03-21 09:44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无人揭晓。而今天终于被找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多年来我一直想知道的,我想
2015-03-20 16:41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劲法术语之一,是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的缠绕进退的力,亦名"螺旋劲"。《陈鑫太极拳类分类语录》:"打太极拳须
2015-03-20 14:47
陈式太极拳推手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其内容的全面性与其它派别太极拳相比较一点也不损色,尤其在推手理论指导方面更是高上一层楼,
2015-03-20 14:10
筋主气,气主血。筋到气到,气到血到。很多人不理解易筋经是个什么东西,看了这两句就明白了。练筋就是练气,练气就是练血。气
2015-03-20 09:42
杨式太极拳的技击精髓在于腹内松净气腾然,一气鼓荡,循环无间,使之形成整体劲、轻灵劲,从而应感而发。应感而发的主要特点是掷
2015-03-19 14:51
腰处于身体的中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稳定重心、平稳心气、聚气发力等作用。在太极拳论中称,“腰为第一主宰”,可见,腰的分量
2015-03-19 14:29
传统陈式太极拳套路常用动作中的发劲来体现它的刚柔相济,我们对这些发劲动作通常的要求是:要有整体感、有穿透力,如金驹抖毛
2015-03-18 14:43
传统太极拳内功学第一阶段要求练腰,两只手和两只大小臂的运动,都要由腰来统领支配,而且两个腰子要分别运动,左边腰子支配左臂
2015-03-18 09:57
通三关 太极拳身法上的“立身中正安舒”,与静坐功、气功的身法是一致的。练太极拳时,脊柱节节松沉,随着动作的开合,会
2015-03-17 11:03
黄女士退休后买来简化太极拳教程的书和光盘,在家对照着练起来,没想到却越练越不舒服。专家说,练习太极拳不规范,将事倍功半甚
2015-03-16 10:18
一九六四年六月一日体育报刊出徐致一先生《略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后,引起了争鸣。民族武术方面的学术性研究气氛,一直落后于
2015-03-12 17:04
几年前,余读蓝晟先生整理的王氏水性太极拳讲纪,里面有句话令余震惊。王先生说:释迩牟尼是最高明的太极导师,佛经是最好的太
2015-03-12 16:41
一位拳友问:“气沉丹田是什么感觉?”我说,气沉丹田最大的感觉是重心下降,下盘稳固。然后我做了几个动作来印证我说的回答。他
2015-03-11 11:22
三大内家拳,对修炼的规划都不太一样。八卦掌讲究“定——活——变”三步曲。形意拳以“明劲——暗劲——化劲”为指归。太极拳呢
2015-03-11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