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拳理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各流派的外在表现。所以实用性和保健都相同。不少人只是根据外在表现特点,说陈式技击性强、蹿
2008-05-29 23:14
太极拳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想学好太极拳,就要从它的招招势势学起。由于每个人的学拳目的不同,把太极拳具
2008-05-29 23:14
研究太极,有了宏观、微观的感念,才仅仅完成了认知的第一步,要掌握太极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练在身上。练功有外练、内练两种
2008-05-29 23:14
常有人问:你是怎样修炼太极拳的?对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讲清楚。本人为能和同道结缘互研共修,把寻找、挖掘、研究、实修得到的经
2008-05-29 23:14
含胸拔背.有的书上称为“涵胸”.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含胸拔背.是太极拳中特别强调的基本要领。在练拳的实践过程中.含胸和拔背
2008-05-29 23:14
第一章:参赛准则 参赛者必须以本拳种中的拳法、技法进行擂台比赛,违者取消参赛资格。上擂前必须演练本拳种的拳法和器械套路
2008-05-29 23:14
杨振基老师走了,他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每当想起跟老师学拳的情景,老师的音容笑貌就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永难忘怀
2008-05-29 23:14
有12个字,言简意赅,透彻明了.道破了中华传统修身学问和武学功夫的重要关窍——尽管当代人几乎都知道这12个字.但大多数人都不
2008-05-29 23:14
清末民初的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指出太极拳“擂手三十六病”,笔者不佞,现对“三十六病手”略作浅析。以期“见病知源,对
2008-05-29 23:14
作者简介:王壮弘老师于1931年10月出生,浙江慈溪人。著名书法、武术、金石书画碑刻鉴定家。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传统文化熏陶.
2008-05-29 23:14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腿而脚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前后左右,乃能得机得势
2008-05-29 23:14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
2008-05-29 23:14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极致,是极其精巧独特的思想和实践的产物,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太极拳也长期被迷雾笼罩。不仅外界对太极拳的认
2008-05-29 23:14
太极拳的各主要流派.虽然风格相异.但都讲求气沉丹田.可以说,气沉丹田是太极拳术的最根本要求之一。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气沉丹田
2008-05-29 23:14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非常好。把传统武术摆上擂台对选手武功的提高和继承发展传统武术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武术以内功
2008-05-29 23:14
“武林大会不是要置人死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语).它向全国、全世界观众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先进”文化、武德和
2008-05-29 23:14
编者:此文除了作者赞扬的拼搏精神之外.所披露的比赛伤害情况也值得关注。“为八卦掌争光.伤残也心甘情愿”,此口号精神可嘉,
2008-05-29 23:14
一、 简化太极拳教学效果不佳 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教授简化太极拳24式,然而,在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的太极拳拳架差,对太极拳的认
2008-05-29 23:14
浅见,谨表理解,众尽论 太极拳当中尤其是陈氏太极拳是所有太极拳的根源,我一直认为太极拳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练习的,更不像很
2008-05-29 23:14
下面就太极拳初学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谈 1、准备活动。因打太极拳时腿是半蹲弯曲的,这是对膝盖等下肢各个关节的压力比平
2008-05-29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