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论太极拳的 招招势势(正文)

论太极拳的 招招势势

2008-05-29
核心提示:太极拳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想学好太极拳,就要从它的招招势势学起。由于每个人的学拳目的不同,把太极拳具...
  
        太极拳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想学好太极拳,就要从它的招招势势学起。由于每个人的学拳目的不同,把太极拳具有的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也区分开来。下面以陈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相传的民谣“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说起,根据温县太极武术馆教材,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金刚捣碓”的招招势势为例谈起。

        根据个人的体质不同,通过一招一势地讲解,把“金刚捣碓”拆分成八招,老师从第一招教起,学生学会这八招为一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意念的支配下,如转体时,要将裆、腿、腰劲结合,劲贯手掌,重心转换时,松胯、扭腰、蹬腿与手脚要协调一致,全身谐动,能有效地随时保持着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调整神经系统正常健康发展。通过一招一势螺旋式的缠丝运动,能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参与活动,经过反复的螺旋缠绕,使肌肉能得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程度。通过一招一势立身中正,力点分明的练习,可使丹田元气得到良好的锻炼,可填髓骨精,清神明目,益寿延年。

       根据个人的需要,太极拳的招招势势具有其技击含义,以“金刚捣碓”第四招为例,身体先右后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左手先内后外旋,右手先外后内旋,双手走下弧。其含义是:若敌用手袭我,我顺势左手抓住其腕部,右手抓其肘部,顺势下捋后,左手下压其手腕,右手上托其肘。太极拳的招招势势讲究“化打统一,引进落空,顺势借力”等战术,每一招一势都包含有立身中正,力点分明,眼随手动,意发传神,身稳步灵,摆扣清楚,对称和谐,势正招圆,非圆即弧,胸腰折叠,轻沉开合,松活弹抖,刚柔相济,节奏分明,每招每势到位再走,使一招自成一招,使千百招为一招,招招相连,势势贯通,不能间断。如“金刚捣碓”第七招,右拳携右膝一起提起,其含义是如敌人离我很近,我用右拳向敌胸部或下额击去,并提膝向敌下部撞击,招招势势达到不偏不倚,曲中求直时为最佳。

       根据个人的动作风格,一招一势,一开一合,或屈或伸,曲折如画,妙趣横生。太极拳的招招势势分阴阳两部分,阳刚阴柔,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转化。运用手与足或正、或偏、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为招;顺其理而得法,按其法而呈形,这形就叫势。演练太极拳,必定考虑这一招是由何而起,中间手足如何运行,运行到势来如何收起,如第二势“金刚捣碓”是接第一势起势而来,自第一招起,身体从左向右,从后向前运转到震脚落地至。同时不能出现隔阂,不能把上下两招分为两截;能使做出的一招一势动如雷,静如月,轻如云,稳如山,合如拉弓,发如射箭,运转如游鱼、飞鸟,节奏如乐曲横生,其妙无穷。其招招势势,让旁观者眼想快看,口中乐道,心中想学;既锻炼了身体,增长了功夫,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这就是太极拳的艺术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67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