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的人身伤害事故解析(正文)

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的人身伤害事故解析

2008-05-29
核心提示:“武林大会不是要置人死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语).它向全国、全世界观众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先进”文化、武德和...
  

“武林大会不是要置人死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语).它向全国、全世界观众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先进”文化、武德和谐世界的价值观念;以高雅神妙、不伤人战胜对方技艺的画面.展示出高于西方搏击“争凶斗狠、血腥残暴”的中华传统武术技击魅力与境界,让地球上所有各类搏击爱好者为之倾慕。向“出手见输赢的更快;不伤人而战胜对手的技术更高:技击性、艺术性、高品位观赏性更强”的方向迈进。

央视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目前在拳种内部、同门同派师兄弟之间比赛情况下,采取禁击头、颈、裆部位规则.这在起步磨合阶段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现有几个拳种打下来看.禁区设定并没有解决选手受伤、赛事安全问题。而且限制禁击部位.不符合徒手技击规律,影响了传统武术技法的发挥。例如对头部可不可以使用柔克技法?运用摔法可不可以搂脖子?…我们完全可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把规则“从限制部位换成限制交手的结果”,即:可以使用各种技法、部位,但不允许伤人.在擂台比赛中伤人取胜是技艺不高的表现,故意伤人要判输……。这应该是在擂台“真打实斗”及安全性上较佳的结合点,我们如果找到并抓住了这个点,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才有可能真正成长起来.为今后不同拳种和流派之间的比赛走向国际赛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武术在原始产生中的直接目的是作为解除对手战斗力,可以伤残甚至杀死对手的格斗手段。实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性命相搏、你死我活。在战斗或其它形式的暴力冲突中.技击手段可以无限制运用。在技击术中充满了:叉眼、贯耳、锁喉、掏裆:以反关节致人脱臼;点穴位和击打要害部位使人麻痹、剧痛或气血壅滞而毙命等种种手段。交手中的爆发撞击力在实战中根据力的大小不同而效果不同.而且与力的方向、作用点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遭受破坏。表现为:骨折、脏器破裂、脑震荡等内伤外损。交手中就是利用力的这些效果来击出、打倒对手;击伤、打昏,甚至打残、击毙敌人的。这是属于敌我矛盾的性质.生死格斗的规则只有一条.就是“没有规则”.而这只能应用展现在特种兵、武警、公安干警、习武人士的对敌作战杀敌立功、抓捕罪犯、制止歹徒行凶杀人、正当防卫的社会实践中,是不能搬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上的。

竞争起于规则.和谐源于规则。规则是擂台比赛的指南针,有了符合传统武术本质特点的规则,就能调动起内在潜力,激发活力,展示传统武术魅力。规则既要指明发展的方向.还要立足现阶段水平,起到促进和拉动作用。关键是要符合武术技击的客观规律。完善规则不仅需要明确原则,还须要科学地深入研究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本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通过对武术交手训练与竞赛伤人事故原因分析.探讨发生规律,按因果关系分类.提出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期望能对武林大会良性发展有所帮助,祈盼传统武术散手擂台赛搞得更好。

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的伤害事故,是指参加人在交手行动过程中,被外来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结构受损、机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于引起人的生理机能障碍没有影响的事故,称为一般事故或称为微伤。虽然统计表明:事故中无伤害的一般事故占90%以上.比伤亡事故大几十倍,但正是这不到lO%的伤亡事故,就有可能使我们的传统武术散手擂台赛难以顺利发展,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的伤亡事故是由于主观和客观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而造成的。科学地认识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它。

一、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人身伤害事故分类

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的人身伤害事故.从交手双方的角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伤人类:即主要由于已方进攻中对方防守化解不当,己方没有把握住度,致使对方受伤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己方综合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对方,但己方水平尚未达到控制自如的程度,即“手头没准”。

2、人伤类:即主要由于对方进攻,己方判断与行动失误而受伤.一般出现在对方综合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己方时的情况。

3、自伤类:即主要由于本身缺乏预防伤害的必要知识、缺乏合理的;隹备活动、技术要领错误、过度疲劳和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而发生自伤事故。

二、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人身伤害事故原因分类

有些人身伤害事故。从表面看原因似乎非常明显、简单。例如:魏北京一个重拳击中刘宝和胸部.使对方倒地短时休克而停止比赛;付晓、刘彪在击打致伤对手取胜过程中.自己因无名指粉碎性骨折和掌指斜位骨折而退出比赛。然而深入来看,形成伤人事故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中复合交集在一起形成的。伤害事故发生并不是表面原因这么简单.不是“误伤”两字就能解释清的,而是有多种内在的深刻原因.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散打竞赛中危险因素通过偶然事件触发而显现出来的结果。其原因可分为:

(一)间接原因

1、规则缺陷:如允许、鼓励重击倒地读秒等。这对高于对方综合水平的一方.可以伤害对方而不犯规.这是混淆了交手性质的条款。

2、管理缺陷:虽然法律严禁伤人,竞赛有安全第一原则.但有的人法制意识淡薄。认为武术散手竞赛特殊,为了追求所谓的“激烈”、“好看”而忽视了安全第一,对竞赛现场缺乏检查指导或指导有错误。

3、教育缺陷:如缺乏武德教育:混淆不同性质,相反却把敌我生死格斗中的“上阵无父子.举手不情”、“人无伤虎心,虎有食人意”、“比谁狠”等用在竞赛拳友身上:教育培训不够,致使参赛者不懂安全要求。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

4、技术类型、组织、训练方法等缺陷:如组织教学训练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个别对待等原则。训练分组不合理.学练者缺乏正确指导和保护、自我保护措施等。

5、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经济、文化、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和法律等多个方面。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人身伤害事故产生过程是由“社会因素”产生“管理因素”。进一步产生“比赛中的危险因素”。通过具体偶然事件触发而发生伤亡。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二)直接原因

主要包括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两大类。两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

1、不安全的条件也可称为环境原因。如场地、材质、保护垫等物不符合安全要求。环境状况不良.如明、温度、湿度、采光、噪声、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处于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重要致因:如裁判员在出现危险征兆时未制止或制止不力等。引起参赛者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1)分不清散打竞赛与敌我格斗的性质.对安全第一原则认识错误.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这是由教育训练等原因造成的;(2)身体不适、紧张忧郁、反应迟钝、体力不足,属于生理原因;(3)过度疲劳、睡眠、休息不足;(4)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点错误,心不在焉、麻痹大意、轻信自己可避免;(5)态度不端正,满不在乎或过于害怕:(6)其它如在比赛中求胜心切、“心头渐火”,以致于“杀机顿起”.出重手将对方致伤、致残,这就不仅是武德问题.而是故意犯罪了。

3、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与人的素质、训练、教育、竞赛管理等有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是伤害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基本原因

武术交手竞赛双方运用踢、打、摔、拿各种招法进行较量。运用劲力达到战胜对方目的。依据运动力学原理,可知劲力是造成交手效果的基本原因.人身伤害事故突出表现在违背武林先辈“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的教诲.采用的硬碰硬打法方面。

对于互以对方身体为攻击目标的传统武术散手竞赛来说.找出这一基本原因.在规则中限制劲力“度”.不允许其超过人体生理承受能力的临界点,即为不出现伤人事故打下基础;对于参赛者,通过科学正确的训练,达到刚柔收放自如.能够把握劲力的度,是不出现伤害事故的直接关键。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使参赛选手在训练中.不再盲目的、拼命去超越伤人的度,而是改进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在提高功力的基础上同时提高运用劲力的控制能力.这正是不伤人战胜对手与伤人战胜对手不同的技术要求。

三、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安全第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从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人身伤害事故类别、原因、技术运用规律等方面来看.央视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竞赛训练与竞赛“安全第一”原则的基本内涵应为:把握运用技术的“度”.“我不伤害对方”而战胜对方:把握顺化避害的技法.“我不被对方伤害”而不输于对方:把握不因自身错误而自伤.“我不伤害自己”,为战胜对方奠定基础。“安全第一”不能只是一句人人会喊的口号。更是促进传统武术向更高技术水平发展的重大原则.居于“前提”地位。

四、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落实“安全第一”原则的基本措施

针对传统武术散手训练与竞赛中人身伤害事故产生的经过、类别、原因等各种因素,保障安全就必须从宏观到微观,从组织者、裁判员到参赛者,从教练(师傅)到选手,都要从各自不同方面采取正确的相应措施。其基本措施如:

(一)真正明确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竞赛的性质是参赛选手之间体现在不伤人而战胜对方.是武德、武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展现。不是好勇斗狠、生死搏杀赌输赢.不是摧残肢体的打斗。

(二)制定实施全面正确的规则,竞赛组织者、裁判人员严格执法。如果原则明确要保证安全,而在规则具体实施中却判定重创对手产生伤害者为胜方.这在规则中是自相矛盾、不完善之处。

(三)加强对训练与竞赛的管理,全面理解、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四)提高法制意识,强化武德和防伤害事故的教育。使每个参赛者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对手是拳友,不是敌人。竞技比赛分出胜负是提高、展示技艺。

(五)正确的技术训练,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化。从提高技术质量、自身控制力度上做到不伤人而战胜对方,这是保证安全的基础。

(六)认真做好训练或竞赛前的准备活动。

(七)勤检查整理器材、设备、场地,避免不良的气候条件.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结论

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为了避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人身事故,就必须正确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原则,对人身伤害事故问题深入探究.对其规律有个清醒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确保《武林大会》越办越好。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66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