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练拳一种修行

练拳如修行,练太极拳不容易。常常会有种种逆因缘来干扰。单就时间来说,就很不容易保证。为了争取每天有一两块充裕而又宁静的时

2011-03-16 17:29

练拳

练拳贵在专一,专一则精熟,精熟而意味日出,心得无穷。练功夫疏不得,能得一刻便练一刻。练拳须用定力,定则静,静则生,不但静

2011-03-16 17:25

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

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

一、松:练拳须从无极始,就先要练松,返归无极。具体功法就是本门入门功「三线放松功」,南怀瑾 先生在「太极拳与道功」一文中所

2011-03-16 17:14

初学太极的关卡

初学拳时,往往会遇到三个关卡。其一,劲自两足上行至丹田时,难于对穿至命门,气血自任脉下行至丹田时,也难于对穿至命门。过这

2011-03-16 17:10

刨根问底

练拳时,老师总说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怎么才能不浮聪明,不笨用功,其实就是练拳时要知道到底要炼的是什么,应该怎么炼,在

2011-03-16 17:09

初学太极拳口诀

太极修炼莫取意, 拳中已经有拳意。 意上加意是刻意。 一招一式皆随意。 人说沉肩不在肩,练拳肘垂肩自沉, 含胸其实不在胸, 肩

2011-03-16 17:05

内功是人的本能

内功是人的本能,一言蔽之就是放松, 放松之后有玄妙。   内功能把人的极限发挥出来,并非等于可以任意妄为。中国武术的内功含

2011-03-16 02:50

何为“以手带身和以腰带手”误区解析

太极拳是一门武学,又是一门运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有科学的道理。我原来在练太极拳中好多的太极拳的方法和词汇的理解都很模

2011-03-16 02:48

太极拳技击的100条金语录

1、左退则右进,右退则左上。  2、 推手时,勿乱撞。拿人时,先问劲数次,倘放过机会,能使人不知我意。  3、 肘与膝合,腕与

2011-03-16 02:47

怎样去练太极拳(很值得一读)

练太极拳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练的问题,至少要了解两个方面:了解太极拳,了解自己。概括地说,太极拳是一种调节气血、调动人体潜

2011-03-16 02:41

陈氏太极拳之---内功修炼方法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且又内、外家分明,无论内、外家高手,历来主张“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站桩,等于瞎晃荡”。陈

2011-03-16 02:31

太极拳的呼吸练法

太极拳运动必须配合呼吸,但刚开始太极拳锻炼时就着意于呼吸,反倒使动作僵硬,呼吸急促。只有进行专门的呼吸练习,形成自动的呼

2011-03-15 17:24

高手心得

正提葡萄、空气如粥、出泥入泥、万物浑圆(皆圆)这是我多年转圈的体会,师爷和师傅要求我三盘皆通。我用了三年达到了老辈的要求

2011-03-15 13:24

各式太极拳名家讲堂——太极拳的科学健身问题

 主讲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 吴文翰 杨式太极拳名家 崔仲三 杨式太极拳名家 赵幼斌 陈式太极拳名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阚桂香  

2011-03-14 16:57

太极拳理法的智慧——兼论打太极拳名号的太极操

太极拳理法的智慧,也可以说是逆向思维的智慧,它的理法,一反常理、常情、常态,精深玄妙,超越了人们的理解程度和习惯用力。这

2011-03-14 16:56

崔仲三:杨式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及科学健身训练法

一、杨式太极拳动作要点  1.手型  掌:杨式太极拳掌型的要求为五指分开,自然舒展,掌心微内含,虎口自然撑圆,呈圆形;掌指

2011-03-14 16:55

太极拳与跤术相互渗透融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最具影响力的拳种之一,归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管辖;跤术是中国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归举重摔跤柔道

2011-03-14 16:53

学习《太极拳说十要》——有关松沉的心得体会

 《太极拳说十要》中的第三要和第五要中指出,要“松腰”,要“沉肩坠肘”,本人理解就是“松”及“沉”。首先是“松”,练拳时

2011-03-14 16:51

太极拳内劲功力练习法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裏讲的“功夫”就是内劲

2011-03-13 18:00

太极拳内劲浅释

中国武术太极拳,像天法地,源源流长,寓相当之哲理存乎其中。正如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所论“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修炼太

2011-03-13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