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时,老师总说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怎么才能不浮聪明,不笨用功,其实就是练拳时要知道到底要炼的是什么,应该怎么炼,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刨根问底。
对太极而言,到底练的是什么?怎么炼?好像许多初学者并不这样思考问题。浮聪明者,求捷径,找诀窍,问秘诀,执于神秘,别出心裁,自以为是,往往在枝节问题上执着太深,而忽略练拳的目的及根本原则,更缺乏苦练精神。笨用功,往往盲休瞎炼,误入歧途。
那么太极拳到底练的是什么?招法、桩、拳架、内功、推手、打人、神功?.....?显然这都是枝节问题。我想,大家都说太极拳应以拳证道,那么追求拳道,这应是练拳最终目标了吧?那么什么是太极拳道?
其实太极拳道说白了就是炼太极拳劲及其应用。有人可能认为这么说太不神秘,象白开水,没意思,肯定说错了。可并不仅我这样认为,拳学大家孙禄堂也说:道在拳为内劲。
怎么才能出内劲并能应用,方法很多,但我觉得首先应作到“随”。即上下相随,周身相随,节节贯串,全体一致,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可以说太极拳论60%都在讲“随”。李紫剑先生把这一特征总结为“同动”,抓住了本质,但不太形象。"随”是内外整体协调一致的运动。
怎么才能作到“随”,太极训练方法很多,其根本是作到意形相合。能形会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
怎么作到意形相合,拳论有许多方法,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实通俗讲就是要作到动态桩。
动态桩怎么作到,也有许多方法,但我感到从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中比较容易找感觉。
怎么动中求静,静中求动,老师讲的: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又止,欲止又行,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慎如临渊,出寻问路.....等可作心法。
静怎么静,在桩功上找,为无极,炼混混沌沌,一气浑圆。
“欲动”怎么动,静极生动,为无极生太极,我感觉可以体验一下比赛前的“各就位”状态。
刨根问底,找到主要矛盾,学到主要原则就自自然然,踏实苦练,从“底”到“根”到“树干”一步步倒着求证就行了。至于这体验,那方法,为枝叶,不求而求,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当通则通,当随则随,用气有气,用法有法,阴阳变换,动静相间,虚虚实实,变化无方,紧松随意,随意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