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门武学,又是一门运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有科学的道理。我原来在练太极拳中好多的太极拳的方法和词汇的理解都很模糊。也翻阅了好多书籍想从中找出答案,有的却是难以理解和难以划分。根据多年的学拳经验,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符合人体功能学和人体运动科学基本就是正确的,因为学拳关键是悟道得法。
关于太极拳中所阐述的“以手带身和以腰带手”这两个说法究竟哪个对呢?老师在授拳中一再的强调。以前不懂,也常和我和一些人也争论过。太极拳不同于拳击、空手道或外家拳。在它攻击和防守的手段中广泛运用的是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又有开合蓄发、松活弹抖之力。这些能量的控制来源于脑、眼和手的意动性,周身运动则是以腰为轴的发劲、发力的动作实现。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分析出“以手带身和以腰带手”这是两个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习练水平。两个说法可以说都对,但不是一个意思。
我们说;“以腰带手”是初练套路时,要以腰为轴协调四肢,这是运动学的基础学说,太极拳圆弧运动方法,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运动法则,充分利用腰的旋转带动手脚及各部位的运转发力。所以,腰是主动,手脚及其他部位是从动。这就是以腰带手的基本知识。当然还要再练拳中能够体会他的协调性、和方向性和力度。
“以手带身”则是一种更高的武功境界,也是太极拳所追求的。太极拳是防身护体武术自然要有脑活、眼快、手急的特点。上面我们说了;脑、眼和手是控制的前端,也就是动作信息的指挥系统。所以,一个动作要有大脑的反应-----眼神的扑捉-----手的意动性瞬间构成动作的指令。假如,你想用拳击打对方,大脑产生了“打击”意识,眼扑捉到“打击方位”信息,手或脚意动打击结果,意动性带动腰的旋转,使动作发出。这就是以手带身。人们常说的叫做‘稍节领劲’,就是说在打拳中要培养稍节的意动性。做到形松意紧,身背五弓,才能打出精气神。
所以“以手带身和以腰带手”是两层意思。在学拳中,要揣摩其中道理才能达到练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