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初学太极练腰功

李德印老师在太极拳教学中曾经指出.初学太极拳需经过三个段:第一阶段练手.第二阶段练腿,第三阶段练腰。我的练拳就是经过了这

2011-11-19 16:39

重心落点的辩正

重心落点的辩正

有师论重心落点的位置日:“按照力学原理.身体重量的重心线若位于两脚间距离偏虚脚约三分之一强的地方.就可以使双足踏地有力:

2011-11-19 16:36

练习太极拳提升元气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的拳术,并以内修为主。我们知道人在出生之前是靠胎盘进行呼吸的(我们叫他胎息),他不需要直接接触外界的空

2011-11-18 11:31

太极拳技击应明确的问题

太极拳创始之初,即为搏人,而且是极其高明的搏人术,已被陈王庭、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等太极前辈们出神入化的技击功夫所证实

2011-11-18 10:55

练拳人的“眼高手低"

练太极拳的圈子里,经常有人看别人打拳,感觉不如自己,而发表慷慨之辞.听者已感其有理.认为遇上高手.但一看其练习,往往有大

2011-11-17 16:43

杨露禅身世困惑

杨露禅身世困惑

有关杨露禅身世的困惑——从“太极拳圈中多文人”谈起  编者:本文对杨露(禄)禅的身世的推测与认定,与长期占主流的说法多有

2011-11-09 11:17

太极拳式非单纯推手 招式化解与进攻解析

太极拳式非单纯推手 招式化解与进攻解析

  拳有体有用,即所谓“盘架子和推手”,盘架子与推手本属一体,若分而言之,则系一体分为两个部分,它不仅能够起到强身之作用

2011-11-09 11:05

太极拳三种功夫----松柔、知觉、内劲

太极拳三种功夫----松柔、知觉、内劲

太极真功到底是一种什么功夫,有志于此者不可不详察焉。笔者有幸先后跟随数位大师习练各式内功拳,虽自知驽钝,功浅识微,但有幸

2011-11-05 15:31

解误太极拳之“四两拨千斤”

  四两拨千斤之说,最早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原文意指太极拳技击术是一种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太极拳功

2011-11-03 15:26

练拳最佳的环境

一个理想的练功(练太极拳)场地,应该是一个好的“气场”。这个“气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背后或有山、或有石、或有树,有

2011-11-03 14:52

浅议吴式太极拳内劲的习练

浅议吴式太极拳内劲的习练

  太极内劲的概论  何谓太极内劲,众说纷纭。其实最简单的解释,内劲就是能在一瞬间把体内所有集聚的力量集中在一点发出的能

2011-11-02 14:48

各式太极拳的共同练拳要领

1、心静用意,身正体松。即练拳时始终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身体端正自然,内外放松,不偏不倚,舒松自然。2、弧形螺

2011-11-02 11:29

在太极拳要领上找感觉

在太极拳要领上找感觉

  “意趣环生味无穷,恰似杨柳摆春风,练到柔和优美处,行云流水一般同。”这是已故太极拳大师赵斌先生生前写的一首诗,以形容

2011-11-02 10:12

太极拳为什么要练松活弹抖

松活弹抖劲是比爆发力又高了一个层次,为何这样说呢,我也练过外家拳,外家拳上的爆发力就是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一点上,然后猛地

2011-10-28 17:50

解读太极图

解读太极图

说到太极图,中国人太熟悉了,不就是我们常见的双鱼太极图嘛(见图1)。 是的,这张图赋予了中华民族古老而丰富的哲理思维,蕴涵了

2011-10-27 09:36

太极拳十要之内外相合

太极拳十要之内外相合

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述《太极拳术十要》之八:“内外相合,太极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

2011-10-25 15:05

中规中矩练太极

中规中矩练太极

一、将规范视为练拳之首 依笔者所见,习练太极拳有失规范的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一)初学者因动作生疏未能准确把握动作要求而使

2011-10-25 14:51

练太极拳要不要用力?

练太极拳要不要用力?

  练太极拳要不要用力?这是每个练拳人都必须自思、自问、自答,谁都绕不开的问题。虽然回答各有说词,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种声音:

2011-10-25 11:29

读《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有感

读《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有感

我最近在学习赵幼斌先生的《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一文。赵先生的文章写得精辟,读后深有感触。我现在就我习拳十五载

2011-10-25 11:14

将《王宗岳太极拳论》说成“太极拳唯一的技术标准”是错误的

太极拳界现在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认为太极拳是不能讲发劲、不能讲力量的,凡是涉及到“发劲”的太极拳古拳谱都是错误的,都不是

2011-10-20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