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界现在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认为太极拳是不能讲发劲、不能讲力量的,凡是涉及到“发劲”的太极拳古拳谱都是错误的,都不是真正的太极拳古拳谱,有的直截地就认为《十三势行功心解》不是真正的太极拳古拳谱,有的甚至认为《王宗岳太极拳论》是太极拳唯一的经典拳谱。
《王宗岳太极拳论》对于太极拳的学练、传承者而言,毋庸置疑是根本性的经典。但是,“根本性”不等于是“唯一”的“全部”,这就像地基是房屋的“根本”,但地基不等于是房屋“唯一”的“全部”是同样的道理。将“根本”说成“全部”就像列宁所说的 “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将《王宗岳太极拳论》当作“太极拳唯一的技术标准”就是这样,仿佛是向遵奉《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方向多走了一步,其实往往是将遵奉《王宗岳太极拳论》变为荒谬绝伦的错误了。这就也如列宁所说的:“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所能应用范围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对《乾隆抄本》中七首古歌诀与注文的分析可知,《王宗岳太极拳论》其实是六首古歌诀其中第三首后半首与第四首的注文。这些注文在漫长的传承历史中辗转传抄被分成了若干篇。第三首后半首与第四首的注文由于论析了太极拳绝无仅有的最根本的精髓而被后人专门作为一文题命为《王宗岳太极拳论》。《王宗岳太极拳论》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随屈就伸”也就是后来《打手歌》所说的“沾粘连随”的阐发与描述。“沾粘连随”在武术中的作用是“一羽不加”也就是不用力地、以静御动地、“牵动四两拨千斤”地将敌人“引进落空”、造成“人背我顺”,为“从心所欲”的“英雄所向无敌”创造根本性的条件。但是,太极拳并不仅仅是“沾粘连随”,太极拳还必需有“发劲如放箭”的攻击。如果没有“发劲如放箭”的攻击,《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所说的“英雄所向无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显然,《王宗岳太极拳论》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发劲如放箭”,但也已经将发劲包含在“英雄所向无敌”与“从心所欲”之中了。此外,太极拳还必需有“如练一气”的技能,不然的话,“沾粘连随”与“发劲如放箭”是都谈不上的;太极拳还有其它关于心静、轻灵等等的要领,这些《王宗岳太极拳论》虽然都没有直接涉及到,其实也是包含在《王宗岳太极拳论》整篇的字里行间了。而这些《王宗岳太极拳论》没有直接涉及到的太极拳内容都是七首古歌诀及其它注文直接论述到了。由此可见这些注文与《王宗岳太极拳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乾隆抄本》的七首古歌诀与注文除了一部分成为《王宗岳太极拳论》,其它又被分为了若干篇。在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使用法》与陈微明先生的《太极拳术》中的反映就是被分为了《王宗岳原序》(即《十三势行功心解》)、《原文》、《禄禅师原文》、《十三势歌》、《打手歌》等,这些都是太极拳不可或缺的古代经典。只有将这些经典作为整体来理解,才能容易全面地真正了解太极拳。如果不是整体相联系地看待这些古拳谱,将《王宗岳太极拳论》当作太极拳唯一的理论,那么,很可能《王宗岳太极拳论》也是不能全部正确理解的,不仅仅可能会如瞎子摸象“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脊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而以偏概全,甚至会是十分错误理解的。这是因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没有直接涵盖太极拳的全部理法,很难仅仅通过《王宗岳太极拳论》揣悟到没有直接涉及的内容;二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成文的文字是古代汉语,现代人往往可以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概念。事实上,现代太极拳界有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各种语词的解释就是五花八门的,其中有的就是根本相互不能相容的,有的就是被歪曲而十分错误的。因此,正确地理解《王宗岳太极拳论》必需认真地结合近代宋氏的一些拳谱、近代太极拳家杨澄甫、李雅轩、陈微明、郑曼青等先生的经典论述。如果不是这样,将《王宗岳太极拳论》孤立地说成为是 “太极拳唯一的技术标准”,后果不仅以偏概全,而且很可能还是歪曲性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