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性命双修话太极,六个数字谈养生

性命双修话太极,六个数字谈养生

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府内派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李正  本文从一个项目,两个角度,三个目标,四个阶段,五个方面,六种心态来论

2012-02-10 14:44

浅谈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

  一、“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书法讲究笔力,拳法讲究劲力。不过,书法有强调“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的,而太极拳学恰好也

2012-02-10 14:10

“由刚”能够“入柔”吗?

  有人说:太极拳锻炼是“由刚入柔”。意思是太极拳学练的开始不需要、也不应该放松、不需要、也不应该不用力,相反,仍然需要

2012-02-09 16:03

“积柔”能够“成刚”吗?

  现代太极拳界里有人说太极拳锻炼是“积柔成刚”。这种说法将“柔”仅仅当作“放松”,“积柔成刚”的意思就是不断地放松再放

2012-02-09 15:59

“虚灵顶劲”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虚灵顶劲”是太极拳十分重要的姿势要领,简称为“顶劲”,究竟应该怎么样呢?现代有的太极拳名家说就是要头顶的“百会”穴

2012-02-09 15:51

浅谈太极拳的节节贯穿

  太极拳理要求练拳要“节节贯穿”,我看拳友们对节节贯穿的理解各不相同。   有的认为打拳要行云流水一般,感觉不断劲;  

2012-02-09 14:58

练太极拳须知三节

拳论曰:“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拳论用反意阐述了明白三节的重要性。只有明白了解“

2012-02-09 09:26

太极拳的身法

太极拳的身法

  太极拳的身法是其理、法、功、技、艺的载体。离开正确的身法谈拳,就是“白谈”;脱离了正确的身法练拳,就是瞎练。所以学拳

2012-02-03 14:22

练拳一二三四

“一”,是指一个认识.即通过修炼太极拳来学道。太极本是个大概念,太极拳是武术、功夫、学问,学问的巅峰就是道。中山大学的张

2012-02-03 14:00

谈谈太极拳之“气”

一、太极拳运动中是否存在“气” 要探讨太极拳之”气”,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太极拳运动中能否产生“气”。这个问题从历代太极

2012-02-03 13:58

推手八法

推手八法

太极十三势,其中就包括技击八法。所谓“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大劲别。它是太极拳技击最基本的劲别。无论是

2012-02-02 11:06

陈氏太极拳的丹阳功

1.运丹田“丹田”约在脐下一寸半,腹内。位置是相对的,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解剖结构,但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的全身精气

2012-02-02 10:48

何谓“人体处处皆太极”

“人体处处皆太极”之辞,出自清末民初时期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与著名太极拳家顾留磬先生的“太极浑身都是手”之说有同工异曲

2012-02-02 10:28

浅论太极拳中的“立如平准”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阅查众多太极拳书、论文和有些太极拳名家的注解、注评、注释等,均将王宗岳

2012-02-02 10:26

太极拳的“手上不要有东西”

  “手上不要有东西”这句话,上海现今所有七、八十岁以上的太极拳老前辈对于他们的一些学生,可说是近乎口头禅了。上海是中国

2012-02-01 11:26

王培生谈太极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的体育项目。练习太极拳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健全体魄,坚强意志,提高工作效率。

2012-01-30 15:11

客观检测太极拳水平的简便方法

  自己与别人的太极拳水平如何,这在太极拳的交流与学习之中所受到的关注及其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古代所有太极拳经典拳谱都反映

2012-01-30 14:54

太极拳三练三不练法则

太极拳三练三不练法则

  太极拳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论指导整个修炼过程。可以这样说,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体系,练好太极拳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

2012-01-30 14:41

太极拳软病漫谈

 太极拳虽以松柔为本,以柔化见长,但却内含坚刚,松柔只是其表,外柔而内刚才是其最根本的特点。 所以前辈有:“极柔软然后极坚

2012-01-30 14:17

论太极全身之劲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

2012-01-30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