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一词出于《太极拳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其意是:对方
2008-05-29 23:16
太极推手中的进退应属于步法,顾盼应属于眼法,而定应属于身法。 步法的进退必须走弧线,这是由脚尖内扣或外摆而形成的,绝不
2008-05-29 23:16
这句话也出自王宗岳所撰写的《太极拳论》,它高度概括了太极拳对虚实的要求。所谓“重”是指重心移动方位过于填实而产生的呆滞现
2008-05-29 23:16
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不论虚实变化,姿势转换,都是互相衔接,连贯圆活,一气呵成,看不出有停顿和接头的地方,犹如行云流
2008-05-29 23:16
应该说,拳术都是动功,太极拳要求练拳时的“神寂体静”,其实就是一般人常说的“动中求静”。这句话拳谱上没有,它说明动是因,
2008-05-29 23:16
体松是指太极拳练习者在运动时感到舒适,而旁观者则因其动作舒松自然、舒展大方,而感受到美的一种姿势。练习者造诣较深时,走架
2008-05-29 23:16
一、姿势要求 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开始时可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与肩等宽),脚尖与墙跟接触,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下
2008-05-29 23:16
根据前辈拳论和自己多年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三练三不练的练功法则,即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一、练理不练力。
2008-05-29 23:16
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 人的呼吸流动之气有它的线路和速度,意在气,跟随气的自然节奏,不能
2008-05-29 23:16
中国传统太极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太极拳术以其高超繁杂、奥妙无穷的技击技术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名扬
2008-05-29 23:16
太极拳为什么被称为神秘二字呢?因为所有拳术与各项体育运动都是以培训班人体伸缩肌肉力量,及末梢神经与皮肤的知觉及大脑的感觉。
2008-05-29 23:16
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要看他的劲是否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
2008-05-29 23:16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 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
2008-05-29 23:16
因为太极拳是集养生与武功于一身,到老也不会退步,如学得真是太极拳,那应该能够“耄耋御众”的,许多人都为此受诱惑,就像一些
2008-05-29 23:16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根 ① 以右足跟为轴,足尖里扣,身体向左转略180,随即左足下落于右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同时双掌向胸前逆缠,再
2008-05-29 23:16
中国传统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自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开始向社会传播。在短短一百五十余年内,太极拳从一个小村庄--陈
2008-05-29 23:16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发展就好比吹气球,气球的里面是已知的知识,气球的外面是未知的世界。已知的越多,气球的体积就越大,它所
2008-05-29 23:16
本想整理一下 “技法理论” 版块的 精华帖,方便大家浏览的!突然发现,这个版块目前有些混乱。我想,其中原因也有不少。 一个
2008-05-29 23:16
〈1〉开始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到底什么是放松?需要明白的是放松绝对不可能是不使劲,不用力。那用意不用力说来干吗的?这句话 的
2008-05-29 23:16
“听劲”的“听”字,不能从字面理解为用耳听,而是手的末梢神经在与对方接触时,感觉其劲力的大小、方向等,故称听劲。久练太极
2008-05-29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