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的听劲(正文)

太极拳的听劲

2008-05-29
核心提示:“听劲”的“听”字,不能从字面理解为用耳听,而是手的末梢神经在与对方接触时,感觉其劲力的大小、方向等,故称听劲。久练太极...
  

    “听劲”的“听”字,不能从字面理解为用耳听,而是手的末梢神经在与对方接触时,感觉其劲力的大小、方向等,故称听劲。久练太极拳,手上的触觉异常敏锐,能感觉到对方肢体的劲力的来路去向,这就是太极拳家的听劲功夫。

         《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如果将太极拳分为三乘功夫:“着熟”为初乘,“懂劲”为中乘,“神明”为上乘,修炼太极拳到中乘功夫,也就到达听劲的境界,即懂劲之后自然懂得听劲。悟性好的人,练拳不久也可具备听劲功夫。有了听劲功夫,则可深研太极拳,一般不会再走弯路。当然,这种听劲感觉到的劲也不是常人理解的劲或力。

        那么,听劲“听”到的是什么劲呢?前文已经阐明,“听劲”是太极拳中的术语。其实,听劲时既不用劲,也不用力。当双方肢体相接时,修养高深的太极拳家,在接触点不着劲力。相反,太极拳初学者手上及接触部位充满劲和力,还须深研太极拳内功。

        修炼到中乘功夫阶段的拳友,经常要练推手,在双方推手中熟练 、 、挤、按、采、 、肘、靠,即四正四隅八法,还有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中定等入门五步十三势的功夫。从练中退去身上本力,使手上松空,提高触觉神经的敏锐性,从而向高境界修炼。

        听劲在太极拳修炼中有什么益处呢?听劲是提高拳艺十分重要的修炼方法。在练拳中,要在老师的手上听劲,感觉老师的手上如何松空,这便是听劲——只有手放松才能敏锐感知对方的劲。李亦 宗师在拳经中说:“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只有“听”懂明师的劲之后,方能明白什么是手上的“分寸”,再读陈鑫大师的“妙手空空”之语,便可心领神会,不会再云里雾里。

        谈到太极拳修炼,笔者是十分幸运的。笔者年轻时,北京的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等三位太极大师都在拳场以及各公共场所授拳,笔者经常见到他们,能去练习听劲,心中乐不可支。可见,听劲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深刻的内涵,所以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潜心研修。太极拳“其根在脚”,往上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放松下来不是易事,是很难求的拳艺。在学练中,要走近路,最好的方法是听老师的劲,练胯听老师的胯,练腰听老师的腰,当然,不是听几次劲就可以明白的。笔者获老师首肯,进杨禹廷大师家中学拳,能明白太极拳,也是得益于听劲。老恩师让我从脚到顶,从下到上,从上往下,前后左右,几乎是一寸一寸的听劲,感觉他身上的阴阳变化,笔者忽而被拿起时脏腑似将倾倒出来,忽而被发放时吓得灵魂出窍。听吴图南大师的劲,拿放在一个点上,不管用力不用力,摸上便被发打出去。汪永泉大师不喜打人,不管他或走或立,我无论摸哪个部位,脚下便没有了根基,飘飘欲起,六神无主,只有等待发落。

       总之,欲深研太极功夫,得到内功,不常年听明师的劲,是难以提高的。有人不信这一套,二人推手,以力加招数,制服对手露个脸。笔者认为,太极拳讲究以阴阳变化,举动轻灵是根本,用力显然不是太极拳艺。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71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