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拳劲的求取之道

求取拳劲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三种类型,即静力型、动力型和动力静力结合型。比如泰拳、拳击属动力型,大成拳、丹劲道属静

2011-03-28 17:13

咏太极小气球

小序      读《精武》主编吴宪民先生《太极拳赞》,觉真囊括太极至理,耐人咀嚼。熔人生远境与拳品高界于一炉,含基础之要旨

2011-03-28 17:13

拳术三害九要论

拳术三害九要论

拳术练习以拘于形式套路为大忌,以毫无规矩准绳为祸首。拘于形式套路则身心受制,动作呆滞;毫无规矩准绳则身心散漫,动作紊乱。

2011-03-28 17:11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功不仅指武术基本功,更指代表实力的功力。练就超人的功力是一个练武者终生的追求。

2011-03-26 17:17

内家拳与天人合

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在平常是很难体悟的,因为人总有“我执”在阻碍人与天地之间的沟通。2002年底,我的八卦掌功夫和转天尊修炼

2011-03-26 17:15

“抱球”的困惑与释解

“抱球”的困惑与释解

李雅轩一、老话重提      近读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月新出版的《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作者为张义敬、张宏父子。张义敬先生练

2011-03-26 17:13

拳术用气与气理炼养述真

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之中,气在拳术的习练和实战中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拳术功深必定底气足方可。但当今习武者知道打拳踢腿者多

2011-03-26 17:12

经络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术之一,它具有技击防身和强身健体的双重作用,经络与这两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常可在一些武侠传记中看到

2011-03-26 17:10

武学心悟

多次与咏春拳友交流,认识渐深,由此引出了我对此的心悟,与同道共享。1、论推手、脱手与散手推手、脱手、散手训练是功夫训练的三

2011-03-26 17:08

对“内三合”中“心、意、气、力”的异议

近读《中华武术·太极世界》(2009年第4、第5期),在杂志中有关于“内三合”心、意、气、力的两篇文章,一篇《以心引气,收敛入骨

2011-03-26 17:06

内家拳特点初探

中华武术: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武当派称为“内家拳”为武当道土张三丰所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圆” 一 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

2011-03-26 17:05

内家拳特点初探

中华武术: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武当派称为“内家拳”为武当道土张三丰所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圆” 一 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

2011-03-25 17:21

武学修炼的流弊与疾患

练拳身体出毛病者不少,但练家们都羞于启齿,怕人说“练功还练出病了,这功是怎么练的!”学拳练功原本是为了强身健体,祛邪除病

2011-03-25 17:09

《内功四经》对传统武术的指导意义

《内功四经》对传统武术的指导意义

在武术界,由宋氏形意拳开派宗师宋世荣先生首传于世的武学秘典——《内功四经》。曾使多少武林人士无限神往而遐思联翩……   

2011-03-25 17:07

妙用太平气

炼气功的朋友应该听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是五代陈抟(即陈希夷)教人炼内丹(今人称气功)的金句。然“精气神”三

2011-03-25 17:06

《道德经》之站桩求物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开宗立基的经典著作,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尊为圭臬,奉若“圣经”。同时从“摄生之

2011-03-25 17:06

关于内家拳的意念运用

在内丹学中将“意念”称之为“黄婆”,但这种意念绝非杂念,而被定性为“真意”,相当于唯识学中的末那识。武术中的意念运用多与

2011-03-25 17:04

解析“穿裆靠”

 “穿裆靠”技法是中国武术摔法的一种,是指通过上步用自己的腿封住对方前腿,一手插入对方裆内别住对方后腿腘窝处,然后再用肩

2011-03-25 17:03

论内劲

论内劲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

2011-03-25 16:53

行窍行气与“六球”

一个习拳者练半年以上(以每日练1小时计),如果只是停留在丰富了生活休闲内容,而于健康方面并没明显变化(如某些慢性病没有得到控制

2011-03-24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