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继光遍览百家,择其拳之善者而著的《拳经三十二势》里记载着:“怎当我闪惊取巧”,“上惊下取一跌”,“进攻退闪弱生强”。
2008-05-30 00:56
练太极拳的方法有许多,有人说练拳应软,有人说练法上应“松”,有的说应静,不一而足。但最合我心的是《武当武术中道家的哲
2008-05-30 00:56
杨振基谈到杨家推手法时说,推手双方要接触,要连在一起才能进行发放,不连在一起不能打。 有人问他,社会上有人传说他曾
2008-05-30 00:56
“武术和武功都属于一个范畴,但‘功’肯定是在‘术’的基础改良而青出于蓝的,‘术’的包含面比较广,所以花里胡哨不切实际
2008-05-30 00:56
自学站桩,由于对要求没有做到位,两三个月后,气机阻滞于头部,感觉如重物压在头上,昏昏沉沉,浑身不舒服。后来老师告诉我,原
2008-05-30 00:56
太极拳是慢运动,学拳慢,练拳慢,见效慢。“未用功而期效,稍用功而即期成”,这是大忌。急于求成常有三种表现:一、学拳急
2008-05-30 00:56
什么是“手”?为什么过去把比武较技称为“比手”?散手的“手”是什么意思?手的术语 武术中的“手”,只有在很少的情况才
2008-05-30 00:56
去年7月,马虹老师应邀在南开大学作了题为《太极拳--文化、武功、养生融为一体的整体健康术》的专题讲座,其中对于太极拳的传统文
2008-05-30 00:56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长拳”。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
2008-05-30 00:56
由于时代的变迁,多种拳法相应产生了。本身这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做法,但有些人在编创自己的拳法当中。贬低前人抬高自己。这种
2008-05-30 00:56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简化太极拳已推广50年了。光阴似箭,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如今有的参加编制、研究
2008-05-30 00:56
习太极拳,只练拳架,只练推手与拿法。而不练太极拳打手,很难深刻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很难灵活运用拳架中的各种招术,
2008-05-30 00:56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功夫。它的魅力在于能潜移默化人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最高境界。
2008-05-30 00:56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除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有良好作用外。还是老年人保持
2008-05-30 00:56
在许多人看来,武术套路与实战搏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武术套路是用来比赛、表演的、是花架子,没有实用价值,而实战搏击
2008-05-30 00:56
一、慢中快的惰性力 大多搏击术在肢体接触时,格挡硬接经常出现,硬接程度相对耍高,对搏双力肢体需具相当硬度。太极拳的出手
2008-05-30 00:56
吴永霖注:这是武林老前辈黄元秀先生(1884一1964)在杭州说拳的记录稿,时在1930年前后。1964年11月我在褚桂亭老师家中抄得现将全
2008-05-30 00:56
太极拳散手之变化均由推手听劲而来,能听劲则散手方能用之而且适当。《太极拳论》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招即是散手),由懂劲而
2008-05-30 00:56
太极拳是健身之宝。众所周知,它是武功与气功锻炼的结合体,所以很多人最初都本着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去学太极拳。入门之后,兴趣渐
2008-05-30 00:56
陈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陈照奎曾讲“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手足每动都有用。手形既不能像五指钢叉,也不能像杜近芳的兰花手。根据不
2008-05-30 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