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读传统理论对练太极拳重要意义(正文)

读传统理论对练太极拳重要意义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功夫。它的魅力在于能潜移默化人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功夫。它的魅力在于能潜移默化人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最高境界。从太极拳的创建到现今,经过先贤们的不断充实和润色,使其更趋完善,形成长盛不衰的拳种,这自然有其独特的道理。

  太极拳的完美,不仅在于它有精妙绝伦的技击功夫,更具有深奥、精辟的经典理论,显示了太极拳的完善体系。这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是不多见的。

  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太极拳经典著作,有《张三丰.太极拳经》《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等。这些经典理论各具特色,他们从各个侧面阐述了太极拳的真谛,从而达到育人传经的目的。还有一些经典理论,如《太极法说》,此本乃先祖全佑府君拜门后由杨班侯老师所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献,也是练太极拳必修的课程。我个人认为,这些理论都是先圣宗师们用积累的毕生经验,写下的传世不朽的名作。每个喜爱太极拳的人都应该努力学习。遗憾的是,这些经典理论并未受到很多学太极拳者的重视。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

  1.文字深奥,没有一定古文基础的人,不太容易读得懂,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和理解。

  2.缺乏理论联系实践,没有经过明师的指点,并经过艰苦锻炼,不太容易从中得到启发。所以,也无法从中得到深刻的体验。

  3.现在练太极拳的人,限于生活条件和时间限制,一般都侧重于外形(即拳架的练习),而忽视基础。因此,也就无法进入深层次和高级别的境界,更不能对传统理论理解和研究。

  有鉴于此,我想必须唤起大家对传统理论的重视,这对发展太极拳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大家能对经典著作有所了解,我选几篇著作中重要的章句,谈些个人意见,作为抛砖引玉,我仅希望我的文章能引起大家对经典理论的重视。由于本人水平所限,其中不免存在谬误之处,也希望大家提出批评与指正。

  《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对于学习太极拳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可以归纳成练太极拳的四项法则。如果脱离这四项法则,要练好太极拳是十分困难的。

一、“轻灵”

  “轻灵”是练习太极拳首先要遵守的法则。因为“轻灵”是根据太极拳原理而制定的。“轻灵”是相对于“重浊”而言的。太极拳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它包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这里所说的是广义的自然现象。重与轻,静与躁都是相对的。重与轻是物理现象,静与躁是生态现象。

  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用于太极拳的修炼。假设我们想在练太极拳时达到“轻灵”的目的,重要的应该是掌握重心,也就是分清阴阳的关系。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太极拳为道家的行功,注重武德的修养,注重的是内部的修炼,而不是外部的刚力。这就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的重要区别。

  如何才能在练太极拳时达到轻灵的目的?我个人认为,重要之处在于必须使整个身躯保持中正。正如《十三势歌诀》中所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我注意到,许多练太极拳的人都不知道“顶头悬”的方法和它的重要意义。如果身躯不能保持中正,那么是很难达到轻灵的要求的。太极拳不应有刚强激烈致人死地之意,所以称为“仁术”。初学者必须时刻注意,才能中规中矩,这样练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太极拳要注意三个要点。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套路与实战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8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