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正文)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简化太极拳已推广50年了。光阴似箭,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如今有的参加编制、研究...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简化太极拳已推广50年了。光阴似箭,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如今有的参加编制、研究审定、推广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已经仙逝。而可以告慰世人的是,简化太极拳自1956年到现在,有关研究人员保守的调查统计数字显示,已有100多个国家、十几亿入学练过。这在中国100多个拳种流派、几千个套路中绝无仅有,习练人数最多、流传地域最广、由首都北京到边疆农村,由中国而流传到世界各国。它推动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世界化进程,为中国人、为全人类造福做出了巨大贡献。目睹简化太极拳发展的历程,抚今追昔,思前想后,颇多感慨,难以释怀。

一、简化太极拳普及推广

1、简化太极拳的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关怀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在1956年前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于已在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传统人极拳37个上要势子中择取20余个典型动作,集中了传统太极拳主要技术结构体系,按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先安排直进动作,随后安排后退和侧进的动作,然后穿插蹬脚、下势、独立和复杂转折动作,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便于人民群众学习掌握,以“简化太极拳”更好地推动普及太极拳。

  1957年国家体委召开武术学习会,对简化太极拳广泛征求意见,讨论、审定后,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其后出版教材、挂图,举办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工作逐渐展开。

2、简化太极拳名称与24势太极拳

  现在一般称“简化太极拳”为“24势太极拳”,从“起势”--“收势”由24个势子组成。“势”字内涵深刻,具有鲜明的武术文化特点,动态含义浓重,有历史文献依据。也符合太极拳连绵不断行拳之实际,是表达较为准确的字词。常见有的同志习惯写成“式”,<现代汉语词典)讲“式”--样式。“式”字似乎静态意味重,写成“24式太极拳”不合武术文化惯例,也容易曲解成练太极拳吋断续地摆架子;在教材具体内容中用“势”,在名称上用“式”,明显不一致、不合逻辑。从多方面看,用“式”字不如用“势”字。

  开始称为“简化太极拳”,是因为它比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少一点,相对于100多个势子的老套路重复动作多而简化一些的意思,实际上它集中了传统華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一多半势子紧凑编排而成,“精髓没有改变,学问没有简化,技术并不简单”,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其内涵、技法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提高。

二、24势太极拳性能作用

  24势太极拳足在继承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创新的套路,和各流派太极拳同样具有多方面的性能和作用。

  1、24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也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对于一些疾病也是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具有体育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

  2、24势太极拳在套路演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展现出升华的艺术特色;修炼者本身在陶然忘我进入境界后,可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意境,在行拳中体悟到内外同化合流境界时,更是至善至美的审美感受。

  3、24势太极拳强调哲理与伦理,以阴阳、刚柔、动静等哲学观念指导拳势修炼,具有哲理性、教育性、科学性、技击性。

  4、24势太极拳既可以在高级殿堂舞台上。如天安门广场万人演练;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车间外侧小块空地上锻炼。与西方高尔夫球之类的“贵族运动”所不同的是,24势人极拳既有王公贵族、国家总统、政要领导入学练,又有广大平民百姓学练,可谓雅俗共赏。其“性能价格比”绝佳,能为所有习练者增福,具有经济性、娱乐性、最广泛的适应性。

  5、24势太极拳是对武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古为今用。通过新编给传统太极拳精粹赋予了时代特征,通过创新突出传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做到历史、现代、未来的统一。以简化太极拳为始端的国家统编太极拳已渐成系列,如今已形成武术太极拳种中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主流派.从发源地中国逐步传人其他地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它具有继承性、创新性、传统性、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8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