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代的变迁,多种拳法相应产生了。本身这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做法,但有些人在编创自己的拳法当中。贬低前人抬高自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任何拳法传播至今。必有其独到之处,否则便无法流传。古老的拳法应该是后人研究、探讨的对象。就我本人而言,始终定位在整理者,而不是发明者。近年来总结了一套太极拳的修炼体系,很多内容是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体会总结而成的。换句话说,这是对过去内容的重新整合,传统的拳法内涵并没有变。它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要按拳法每一步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需要训练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太极拳素以养生、技击名世,对于拳法如何养生,延年益寿,太极拳有自己的训练法则。因为谈养生太极的人太多,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就技击而言,太极前辈们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近现代的习练者。真正能发挥太极拳技击特点的不是很多。我曾向一位老师(现已故世)请教过,他回忆当年在南京国术馆,国术考试前二十名选手所报的习练拳种,没有说自己是练太极拳的。当时太极拳在全国也非常盛行,不知这时太极名家的弟子们都到哪里去了。这种现象实际说明,太极拳从技击与养生两面全方位的继承和发展,起码在那时,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在此我特别要向喜爱太极拳的读者强调,请不要把同门训练的推手作为技击的体现,推手和技击完全是两种概念。有人说推手就是技击的慢动作,我认为不然,推手只是太极拳训练的基础之一。
技击是什么概念?古人称为“搏杀”,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生死存亡。而训练技击是切实可行的,可根据技击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决定该练什么,不该练什么,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要有一个选择。做针对性训练,一切为了实现技击的目的服务。学习者,依据这个系统,可以学有所用,学有所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我整理这套太极拳修炼体系的初衷。
那么,太极拳修炼体系是如何处理不同社会需求的呢?
当今社会具有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许多人不可能一天抽出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训练太极拳,但是又想在短时间内具备防身自卫的本领,如果按照常规训练方式来讲,一年也只能把基本的套路和套路的要求掌握,技击根本谈不上。因此针对这个群体,就没有必要先从盘架开始了。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着眼于技击,进行各种素养的训练,系统地训练一年,发挥技击的水平并非难事。
有些人的心愿是全面继承。对这个群体来讲,就要强调练“明白拳”。首先要了解太极拳每一个层次的基本划分。每一个层次能达到什么效果?每一个层次如何去验证?每一个层次的具体训练方式、方法是什么?每一个层次是否环环相连、学有所用?每一个层次是否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是否和前人的经典之作相符?每一个层次老师能否演练出来?等等。要使学员切身能够体会到.只有吃了盐才知道盐的味道。体会到拳法的内涵才能够依法而练。练拳要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