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为民先生 编者:本文摘自赵为民先生的《我的太极推广之路》,里面有些关于太极拳习练、太极推手胜败的经验之谈,值得大家学
2008-10-26 01:43
掩手红捶是传统陈式太极拳中最具特色的拳式。它在一、二路中反复出现了10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拳式。它的动作要求是先掩手下沉蓄
2008-10-23 08:56

本文发表于2004年6月18日 6月2日本版刊登了《打太极拳可能加重关节病》的文章,在广大太极拳练习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提
2008-10-17 19:28

记得自己刚学太极拳的时候是在我7岁时,那时候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太极拳,在家父严厉的督导下才不情愿的跟着村里长辈们学习陈氏
2008-10-17 18:52

作者拳照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多,太极拳的真正功夫是怎样练成的?其练习步骤为何?这些都是练习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初练太极
2008-10-17 18:12
吴永霖注:这是武林老前辈黄元秀先生(1884一1964)在杭州说拳的记录稿,时在1930年前后。1964年11月我在褚桂亭老师家中抄得现
2008-10-16 22:08

松活弹抖是陈式太极拳近代拳家提出的一个专用术语,有时被人片面用来形容太极拳的发劲功夫。其实细究起来,松、活与弹、抖是
2008-10-15 10:14

太极气沉丹田法 正身直立,双足分开,宽与肩齐;屈膝圆裆,口唇轻闭,舌舐上颌,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轻
2008-10-15 09:59
桩功太极精神,是天人合一,守静生动。第一步,要学会守静。同时,作为内家拳,必须养气练气,先养后练。既能守静,又能养气的方
2008-10-15 09:49
推手中的接劲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引进落空,一类是截其未稳,还有一类是掤中求变。接劲后的不同反映养成了推手中的不同习
2008-10-15 02:10
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
2008-10-15 02:06

形意拳问世昌盛数百年,具有整套,系统,科学,之理论。其深澳理论,健身强身之原理,及科学合理的肢体功防动作,理论实践之灵感
2008-10-14 08:29

真功凭苦练,奥妙赖深思。自古以来,武术界老前辈既提倡苦修,又强调灵悟,认为这两者缺一不可。有志于大成的习武者,更是如此。
2008-10-11 07:53

和式太极名家和定乾3、需明确大与小、舒展与紧凑的辨证。 大与小、舒展与紧凑实际上也是太极拳体系中对应的阴阳关系,针对耍拳
2008-10-11 07:12

攀登武术真谛这一高峰的征程中,修炼者都希望寻觅一条坦途、捷径。《太极拳论》讲:由着熟渐悟懂劲,懂劲渐阶及神明。着熟、
2008-10-11 07:09

人问:如何才能练出快速灵活的步法?回答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地说,快速灵活的步法是靠内功练成,也就是随着内功功力的不断
2008-10-10 06:55

掤捋挤按双手走,采挒肘靠式中游。你来我往虚实分,立身中正腰为轴。螺旋缠丝拳之法,顺缠逆缠包含中。粘黏连随必做到,足底好似
2008-09-29 00:06

神意气是构成传统太极拳艺之内功的三要素。通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途径和方法训练、积储而成内功。太极拳内功蕴藏在拳架之中,主
2008-09-18 18:24

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十要说。其主要内容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会。对于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的几个上
2008-09-18 17:44

杨振铎老师为太极拳爱好者签字留念 杨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在忠实继承祖传拳艺的同时
2008-09-18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