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试解《太极拳论》中“意”“对称”概念

《太极拳论》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意”“对称”。这两个概念没有真懂,你就不会真正懂得太极拳。 (一)“意” 《太极拳

2008-05-29 23:51

太极拳传承需要“两论起家”

太极拳的“两论”指的是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和武禹襄著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武论”)。 太极拳传承久远,不管是

2008-05-29 23:51

懂得规矩打好拳

现在以健身目的学太极拳的人,一般是采用速成学习的方法。速成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三个“超越”:基本功站桩超越不练;基本技术如手

2008-05-29 23:51

习练太极拳消病疾

本人退休后,从63岁开始习练太极拳,到现在已有七年。在学练太极拳前,患有严重的痔疮、六型肺结核(双肺、两肋间均有大片阴影),

2008-05-29 23:51

太极拳技击原则与劲的巧用

太极拳技击有它的独特风格,其巧妙全在一圈中。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

2008-05-29 23:51

膝关节损伤非太极拳之过

关于练太极拳会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问题曾有报道。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1日体育新闻版刊登了署名翁习生、余可谊《走出运动误区科学保

2008-05-29 23:51

太极拳攻防的精髓是什么?

攻防是太极拳的精髓,那么太极拳攻防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打拳的初始阶段,对这个问题不甚明了,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打了一段时

2008-05-29 23:51

磨步与碾步应有区别

太极拳在行拳走架中,变动步型时,脚前掌虚离地面(或擦地)以脚跟为轴向外转动为磨转,脚跟虚离地面(或擦地)以脚前掌为轴向内转动

2008-05-29 23:51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1)

杨澄甫口授的《太极拳术十要》(收录于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书),论述言简意赅,解释清楚易懂。无论是太极拳初学者,还是经年习

2008-05-29 23:51

小议研练杨式太极拳的误区

笔者于1986年拜特级太极大师林墨根先生为师学习杨氏太极拳,二十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刻意上进,偶有些粗浅体会。加上

2008-05-29 23:51

太极拳的十二种松胯状态

  我在因特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有关腰胯之轶事。先不辨文中轶事的真假,且信它腰胯的重要性。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叙述的。近代太

2008-05-29 23:51

试谈传统太极拳的保健功效

太极拳保健、养生功效早已名声在外,人们都知道太极拳是人类文明健体、强身、祛病延年的拳种。 百年太极对传统太极拳的保健功能口

2008-05-29 23:32

太极基本桩功

武术行家们说:“未习武,先扎马。”还常说:“未习拳,先打桩。”可见练习桩功的重要性。桩功是太极运动的重要基本功。常练桩功,

2008-05-29 23:31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首先,太极推手是训练习者掌握太极拳实战技巧的重要阶段,是介于盘架与技击之间 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素养来源于盘架与基本功训练,

2008-05-29 23:31

太极拳的架势是否越低越好?

太极拳的架势并不是趆低越好,练习太极拳者应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年龄大的人练习太极拳完全是为了追求健康,大可不必像年轻人

2008-05-29 23:31

太极拳大小、新老、高低架之论

  大架与小架  太极拳有大小架之分。现在流行的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是大架,武式和孙式太极拳为小架。架子大小主要指风格而言,

2008-05-29 23:31

太极拳运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稳

稳,意谓沉稳。指太极拳运动时,虚实分明,气沉丹田,劲力充实,重心稳定,迈步稳健如落生根,下盘稳固;而上肢动作缓而不僵,轻

2008-05-29 23:31

从安阳文化古都谈古代哲理与内家拳拳理

安阳是具有三千年历史且有文字可考的中国第一古都,又是中华民族文字的发祥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商代进入文明史的重要标志。

2008-05-29 23:31

试论太极拳的“身知”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识吴式太极拳时,就听说过此种功夫,当时只当故事听,以为是人家为渲染吴式太极拳编造出来的说法而已。十年

2008-05-29 23:31

太极拳与合气道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内家的重要拳种,合气道是日本武术独具特色的流派,这两种武术虽起源于不同国家,但却有着非常相似的风格与特色

2008-05-29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