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正道:"大松大柔、极松极柔"??太极拳祖师王宗岳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太极拳大师武禹襄说:"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
2008-05-29 23:52
陈鑫说太极拳“其理根乎太极(阴阳),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
2008-05-29 23:52
天地日月人身者皆为阴阳之体。在天地如阴阳消长、有明暗昼夜之分;在日月具消息盈虚、存圆缺变化之象;在人体则别虚实轻重,得引
2008-05-29 23:52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
2008-05-29 23:52
?余自幼练拳以来,闻诸先生之言,云:拳即是道。余闻之怀疑。至练暗劲,刚柔合一,动作灵妙,一任心之自然,与同道人研究,彼此各
2008-05-29 23:52
当演练者弄清了身体三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演练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变化上来。
2008-05-29 23:52
祝大彤老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指出:松是太极拳之魂!拳学经典要求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不放松,如何做到
2008-05-29 23:52
听劲,是太极拳及推手中的专用术语。听劲,是双重之意,是耳听、眼观及周身肌肤触觉,觉察和心灵、神经系统的感知。至于感知灵敏
2008-05-29 23:52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济可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
2008-05-29 23:52
发劲和抖劲的关系是一个概念中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发劲包括长劲和短劲,抖劲只是短劲,又称寸劲。他们都是在周身松沉蓄劲后产
2008-05-29 23:52
太极拳的柔弱太极拳之所以强的前提,首先是因为它的柔弱,柔弱到极点才能坚刚到极点。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还
2008-05-29 23:52
诸式太极拳都以各自的风格和特点,以身描述对太极与拳的认识,有以缠丝为手段的,有以框架完整为方法的,有以混元贯通为主的,不
2008-05-29 23:52
《十三势行功心解》云:“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王宗岳行功论云:“腹内松静,气敛入骨,刻刻在心”,《十三总势歌》:“
2008-05-29 23:52
丹田内转,属陈式太极拳重要的传统内功之一,在陈式太极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练法较多。笔者不揣浅陋,现将兰州柴德彦先生
2008-05-29 23:52
懂劲,是太极拳推手中必须弄懂的关键问题。所谓懂劲,就是在运动中能够辨别出对方劲的虚实、刚柔、快慢、长短、缓急、方向、曲直
2008-05-29 23:52
太极拳在武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武术又富含哲理,既可技击又可养生。我们应从人类自身的结构去了解自己,再以太极拳的
2008-05-29 23:51
太极拳总的要求是必须从松上下功夫,下面就来谈谈太极拳松的六个不同的阶段。 一、松开 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
2008-05-29 23:51
武功多人练,体会各不同。张广玉先生习武练功几十年,在实践中验证所学,感悟武术中的“道”,这也是一种功夫。他将所拜明师得到
2008-05-29 23:51
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十三势之说,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也。而这十三势之中,前十二势皆为手段
2008-05-29 23:51
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横空出世,石破天惊,它打破了强强对抗的搏击方式,独辟蹊径开拓了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技击制敌新思路。从
2008-05-29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