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柔弱
太极拳之所以强的前提,首先是因为它的柔弱,柔弱到极点才能坚刚到极点。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还有人在以为:太极拳不是大松大柔的,因为真正松柔了,自己就倒了。于是嘴上说太极拳要松柔,实际上自己根本就不敢松柔。始终还是保持着一份僵力。可是他们没有真正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们的功夫始终都上不了层次。
太极拳本身就是道家功夫,丹道之学,形式不同而已。丹道之学,讲的就是反转乾坤,扭转气极,身上不着一丝气血之力,散落身外的神意才能和功态下产生的内气,融合起来存在丹田变成真正的内劲。
太极拳的刚是因为它柔到程度了,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刚。柔的越透,然后才越刚,刚是有前提条件的。可是很多人,自己柔得还不咋的,就开始琢磨怎么刚来了。自以为是的认为,太极拳本来就是刚柔相济的,是一开始就有刚的,于是天天练发力,天天练刚,越发越僵,越发越练不出来。不知道太极拳柔够 了才有纯刚。结果,交起手来柔也不如别人柔,刚也不如别人刚。连学了几年散打的人都不敢迎战,迎战就要挨揍,这种例子看到不少。
道家思想讲的柔弱,不是虚弱。虚弱是病态的,衰败的,消亡的。可是柔弱是强大的,发展的,兴旺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就象初生的婴儿一 样,有无限生机,有饱满的元气和旺盛的阳气,为整个生长过程提供了原动力。婴儿逐渐长大,变成大人,肌肉不断的长成,能量就不断的消耗,阳极而阴,最后死 亡。这也是为什么要放弃气血之力即肌肉之力的原因。这种练功方法,不但能减少元阳的消耗,而且还能重新提炼出新的元阳来。
太极拳功夫厉害之处,就在于次。所以好太极拳功夫的首先会是好养生的,两者是有根源上的联系的。很多老前辈学太极拳之前,旧病缠身,一练太极拳身体好了,功夫也出来了,这种例子也是很多。
松柔,就象是一个闸门一样。开始学拳的人闸门会小一些,逐渐松的好了,闸门才越开越大,身上的功夫也是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身上终于松透了,功夫便出现透空,那时身上的劲道无论是虚灵也好,虚无也好才会有练出来的可能。相对而言,刚的问题就太小儿科了。
可是,大多数人都不敢真正相信松柔。于是,闸门就关闭了,结果练了一辈子的拳,也只是练了一个假松而已,练了一个僵柔劲而已。发出来的劲,也不会是纯刚的,只是比外家拳松一些而已,毕竟有多松劲道才能发多刚。
太极拳比的是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功夫的问题。层次上不来,下再大的苦功,也只是初级水平。那就象小学生不能毕业一样,下了一辈子的苦功,也只是小学的课本。随便拿一本中学的课本就把他给难倒了。
层次从哪里来?层次从松柔来,只有真正松透了,才能练出高水准的太极拳功夫。
太极拳的关卡
古往今来,大家都说太极拳好,可是为什么成者却凤毛麟角。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两年的太极拳练习,我倒是总结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
太极拳之难,首先在于难于改变观念。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门思想拳,哲学拳。太极之初,就是要你放弃平时的观念,平时喜欢练力量的,这时到了 太极拳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病。太极拳不但不让你练力量,还要你把以前练的力量都卸掉,因为卸力量就是弃僵力,僵力弃了柔劲才能出来。可是多少人,在这时就被 拒之门外了,因为很多人不够松。不够松的原因是,不会松,不敢松,甚至是不相信松。不会松的原因是没有明师,不敢松的人是嘴上说松,心里面却一直在怀疑 松。不够松的结果,就是功夫一直都是上不了层次。什么时候真正松了,什么时候功夫才能真正开始进步。很多人你说他不松,其实比不练松的还是要松一点,可是 你说他是真松了那又是假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假松,那他练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僵柔劲。几十年的功力也只能赢老百姓而已,一遇到稍微比他柔一点的人,他就是赢不 了。
难度之二,是能否理解太极拳以弱胜强舍己从人的思想。太极拳是不想赢人的时候,就赢了。它是被动的,柔弱的。正因为是等打的,才要听 劲。如果主动了,怎么听,岂不是被别人听到了吗?很多人,一搭手就想赢人,以至于破绽百出。无论什么太极拳高手,他都要在合乎太极拳拳理的前提之下,才能 赢人。因为太极拳是水,水的个性就是“避高而趋下,随意而成形”,没有落差给水的时候,水就是宁静的,可是一给落差给它,它就变得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可 是又有一些人,把等打悟成了傻等,同样也是白费。太极拳就是这么奇怪的拳,不想赢的时候才能真正赢,又不许主动,又不许用强。赢人还得被动的赢,赢人还得 用小力来赢。很多人又在这里被难倒了。到这里就知道太极拳为什么说是哲学拳,因为哲学是讲辩证的,辩证不过来的时候,就是停滞不前的时候。
难度之三,在于换劲。太极拳每到一个换劲的地方,就是一个关卡,换过去了,你的功夫就换层次了,换不过去,那你就象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小 学生一样,一辈子都是小学生的水平。就象很多没文化的人一样,以前没有文化以后一辈子也是没文化。可是,换劲不是想换劲,就能换的,一定要有老师领你的手 才能换过来。否则也是白费。到了这里,找不到明师的人,学拳的希望又变得渺茫了。
难度之四,在于能否把太极拳活学活用,太极拳功夫练出来之后,你能把它发挥到什么程度,那就得看你个人的悟性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 靠个人。很多人以为,练太极拳只是求它的功夫和劲道,而忽略了具有太极拳特点的思想和兵法。太极拳功夫到底是什么,只是易筋易髓了而已吗?当然不是,太极 拳一定要包括了意识、兵法和经验的东西才是完整的太极拳功夫。所以又有说太极拳是心理拳的说法,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越让人琢磨不透你越有胜算,就象打 仗似的,以奇致胜。用兵之道,也是讲究诡诈,兵法也用水来形容,“水无常态,兵无常势”说的就是这个。因为太极拳也好,兵法也好都是来自于中华文化的源头 -易经,另外太极拳和琴棋书画也都能找到相同的地方,道理也在于此。
其它的关卡暂且不说,就光光这四个关卡,你想能难倒多少天下众英雄。太极拳为什么要拜师,为什么成者凤毛麟角就不言而喻了。
我常常觉得练太极拳就象在爬一座充满迷途的山。许多人连入口都找不到,结果一辈子还没有真正开始爬山。有人悟性好一些的,找到入口了,可 是走不了多远他就迷路了,结果一辈子又在离入口不远的地方停滞不前。这时,还真要老师来带,他才有走出迷途的可能。可是,也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到过山顶。这 还不可怕,怕就怕,这个老师自以为已经到山顶了,而且这个老师的悟性更好一些,他便在他自以为是山顶的地方建起了宫殿,这时,他对每一个被领上来的人都 说:你已经登堂入室了。宫殿里面虽然富丽堂皇,可是这个宫殿却是假的。而那些没有辨别能力的人,真以为自己到山顶了。由于主观,这一大帮人一辈子都失去了 到达山顶的可能。更可恨的是,这一大帮子人,还到处去山下接人,说他们知道怎么去到山顶,还给他们自以为是山顶的宫殿的图片给大家看。这下惨啦!又有更多 人去了这个假山顶,去的人多,宣传的人就更多。结果,越到后来,真正知道怎么去真山顶的人就越少。甚至,到后来,真正知道怎么去到顶的人的话也被当成了假话。长此与往,真人一旦老死,登山之事便后继无人。
说到这里,想想看,多象现今之世的太极拳呀!太极拳可悲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前辈创拳之时万万无法想到的。
虽然这样,可是我们还是要有信心,世界之大,真正明白太极拳的人还是有的,能否遇到,那就要看大家的缘份了。
越来越觉得练内家拳一定要有好老师指点,经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练到好功夫。我觉得至少是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有一个想教你的好老师,想教你就包括言传和身教缺一不可;其次就是自己的悟性和苦练,也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