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以健身目的学太极拳的人,一般是采用速成学习的方法。速成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三个“超越”:基本功站桩超越不练;基本技术如手法、步法等超越不学;基本知识超越不提,直接上套路。上套路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举办短期学习班,有的买个光盘自己在家练,有的跟别人身后照葫芦画瓢。速成学习的最大缺点是学的是杨式太极拳,打出来的是“胡式”太极拳,有的只是近似太极动作的广播操。因为现在使用的教材大都是按广播操的方式编写的,老师也是按教广播操的方法来教的,初学者一般不知道打太极拳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更不懂得动作的武术含义,只是机械的模仿。造成这种状况的责任不在学员,也不能怪老师,这是速成学习太极拳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速成以后下一步怎么办?是继续这么模仿花拳绣腿,似操似舞地长期打下去,还是适当地补补课,增添点太极拳的基本知识,逐步摆脱广播操的影响,逐步向规范的太极拳方面靠拢?结论当然应当是后者。为此,笔者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供有志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朋友们参考。
速成以后一方面要增添一点太极拳理性方面的基本知识,弄清楚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和太极拳拳法的原则等,这对于理解太极拳、掌握太极拳的一般规律和打好拳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在实际练习中还应该掌握和落实好下列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意念。
意念在太极拳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意念在不同阶段要求不同,初学时以意导动,使动作随着思想想象,尽可能把动作做到位;在动作较为熟练之后,要意动势随,思想要转到理解动作的目的意义上,转到劲力的运用上,逐步做到神形兼备,内外合一。
二、呼吸。
打拳时呼吸要和动作相配合,反过来,动作节奏要靠呼吸进行调节。呼吸配合原则为,开呼合吸或者说开吸合呼,其实这是一回事,是从不同角度说的,做起动作来并没有两样,即起立、抱球、蓄劲等吸气,下蹲、推掌、发力等呼气。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为腹式呼吸,即所谓深呼吸,要求为深、长、细、匀。
三、太极拳对身型、手法、步型、步法以及眼法的基本要求。
太极拳规矩较多,如能抓住下面几点,打拳会顺当得多。
身型方面。心静体松、尾间中正,这是打太极拳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心静,指思想要集中,要排除一切杂念;体松,全身关节要放松,全身肌肉要放松。在打拳的全过程中,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始终要保持尾闾中正,即脊梁骨要中正,上体要中正,不要一做动作就前俯后仰,七歪八斜。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
手法的基本要求。转腰带臂手走弧线。腰是关键,要以腰带臂运动而不要以手带动腰转动,手的运动轨迹非圆即弧,定势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
对步型的要求。开胯圆裆,重心稳定。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弓步,用得很多而做错的不少,主要错在前后脚脚跟之间横向没有距离或距离过小。一般要求顺弓步为10厘米,拗弓步要大于20厘米。至于步法,拳书上说:迈步如猫行。步法为猫步,但不是服装模特那样扭屁股走直线,那是洋猫。太极拳的猫步与洋猫相反,既不扭屁股,也不走直线,而是弧线上步。弧形上步,开胯圆裆,可以避免出现夹裆的毛病。为什么说太极拳的步法是猫步?猫的脚上有爪子,人的脚上有脚趾。猫的爪子干什么用的。抓老鼠时爪子伸出抓牢老鼠用的,而打太极拳时用脚趾抓牢地面,就像猫抓老鼠一样。太极拳的身型技术里有“脚心含空,脚趾抓地”的要求。脚趾抓地从武术意义上讲可以增加下肢的稳定性;从健身的角度看可以刺激脚底反射区的反射活动,对与脚趾经络相连的脾、胃、肾等脏器有调和气血的作用。不过,在现在的规范教材里,对脚趾抓地没有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脚趾抓地对打拳有利,对健身有利。
眼法的要求。眼法使用是否得当,可以看出对动作的理解程度,反映出打太极拳的水平。眼法的要求比较简单,一是眼随手转(大多数);另一是目视前方。常见错误是眼不看手,如双峰贯耳,闷头不看手;左右蹬脚(分脚)时,不看手而看前方等等。
四、太极拳柔中寓刚,刚从何来?绵里藏针,针在何处?
我们是用速成法学习太极拳的,是按广播操的方式接受太极拳的,一般不了解动作的武术含义,只会机械地模仿,所以存在着一些问题,试以海底针为例说明。
我们常会看到有的人把海底针做成“童子拜观音”似的弯腰凸臀,低头垂手,这样做是错误的。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误解“海底”的含义,把地面当成海底。其实海底针的海,指的是武术上的气海,也就是会阴穴。海底指会阴前的要害部位。这个动作的目的是打击男子汉的雄风,进攻男子汉身上最薄弱的部位。
从上述例子可知,打太极拳要做到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就要对所做动作的释名和目的意义有个大概的了解,否则动作就不容易做好,甚至可能做错,就有可能做成动作轻飘、软绵无刚,变成柔软体操,影响太极拳的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