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推手中的肘法

  四隅推手中的挒法  关于四隅推手中的挒法,即《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说:“甲……以掤劲化乙之按劲,走左肘,翻左腕,握乙之

2008-05-30 00:51

太极拳“抽丝劲”

“抽丝劲”,是太极功夫达到了基本程度(指盘架子,完全丢掉了习惯力,并能够体现出太极拳的基本境界)之后,出现的一种境界。一般

2008-05-30 00:51

谈太极拳的采

采,是形容手法像采摘果实或花朵,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其技法又如采茶或捕雀、捉蝉,是以技巧为尚的。太极拳推手和散手,突出

2008-05-30 00:51

太极拳的采法用处

  怎样使用采法  采,在推手中一般是指用手采执对方的腕、肘、肩等活节;散手也可采执对方膝、踝等活节。在太极拳的术语中,

2008-05-30 00:51

挒法的使用

捌(1ie列),是太极拳专用的术语字,最早有可能是同音的“捩”字的别写。捌、捩都是扭转、转折的意思。现代力学告诉我们:凡是两个

2008-05-30 00:51

太极拳中的按

  按在腰攻  按法包括按与单按,即用两手或一手沉化后向前按出。按法以腰为主力,两手只起支撑作用。犹如推重物,非用腰腿劲

2008-05-30 00:51

捋法在太极拳中妙处

  《太极拳体用全朽》说:“捋者,连着彼之肘与腕,不抗不采,因彼伸臂袭我,我顺其势而取之,是收回意,谓之‘捋’。”又说:

2008-05-30 00:51

挤排化在先

  挤排化在先  这话与“捋挤相通”的原理是相似的。捋是引化劲的一种形式,捋向内,挤向外,意欲向外发劲,若先寓向内之意,

2008-05-30 00:51

推手时如何做到“掤劲不丢”

“掤劲不丢”,就是指小管运用哪一种手法,都应使手臂在外形上保持掤式那种圆撑的姿势。换句话说,在任何情况下,两肘关节都呈一

2008-05-30 00:51

太极拳八法

太极拳学派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最基本的手法,称之为“太极八法”。它是太极拳所有拳式的基础,这八法的劲别是

2008-05-30 00:51

太极拳“掤”

  掤要圆撑  凡作掤式,手臂屈肘一般略大于直角,这时手臂就呈半月形圆撑的姿势。从力学原理上说,拱形的抗压能力强于其他形

2008-05-30 00:51

全身立体圆形运动太极拳总论

在练习全身立体圆形运动健身操的基础上再来练立体圆形太极拳,效果则会更好。立体圆形的范围包括四面八方,本太极拳的动作就是建

2008-05-30 00:51

推手“四病”的范围

推手运动易犯的四种毛病是:顶、抗、瘪、丢。四病是违反推手四要的,所以又名“四不要”或“四忌”。这四个字也是从“沾连粘随不

2008-05-30 00:51

推手容易犯的双重毛病

“双重”语出于《太极拳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其意是:对方用

2008-05-30 00:51

推手中如何做到以静御动

拳谚说:“沉着为拳艺之本。”  一个人在练习推手中掌握了技术以后,在推手竞技中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是个较复杂的问题,临阵

2008-05-30 00:51

太极刚柔与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推手的劲路刚柔  太极拳在劲路上以柔为主,柔中寓刚。  杨澄甫先生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所

2008-05-30 00:51

懂劲在太极拳的重要性

懂劲,就是懂得太极拳技击的力学原理及劲在运动中的辩证规律。  杨澄甫先生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

2008-05-30 00:51

柔化自当知斜闪及自退法

  柔化自当知斜闪  这句拳诀源于《拳经捷要篇》:“而其柔也,知当斜闪。”我们知道,人体正面两肩相距的宽度,通常大于上身

2008-05-30 00:50

太极拳推手有哪些基本特点

在讲解推手要领的具体内容之前,应该首先熟悉一下推手的基本特点。其特点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2008-05-30 00:50

传统杨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每天早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我国城乡到处可见打太极拳的人,有皎首童颜的老人、彪实健壮的青年、姿态优美的姑娘

2008-05-30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