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谈太极拳的采(正文)

谈太极拳的采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采,是形容手法像采摘果实或花朵,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其技法又如采茶或捕雀、捉蝉,是以技巧为尚的。太极拳推手和散手,突出...
  
采,是形容手法像采摘果实或花朵,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其技法又如采茶或捕雀、捉蝉,是以技巧为尚的。太极拳推手和散手,突出地发展了武术擒拿中轻巧的拿法,并别立“采法”一词。这一采字,实际上正是为了表示独具特色的太极拿法。

  采前要轻,采时要实

  采,是拿的一种方法,也属用手箝制或牵引人之一法。在方法上它与其他拳术擒拿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轻灵松柔,而不用大力箝制等手段。在目的上,则以采发引跌为主,而且往往是与其他手法相辅而行的。采前要轻,是指未采发之前的动作要轻,如同“无形”;一重即被对方感知化脱,那就劳而无功了。《八要诀》说:  “采要实”,也即“采时要实”之意。如不采实,那就达不到发放、箝制或牵引的目的,所以必须先轻后实。轻,轻灵、轻巧,而不是指轻浮。实,实在、落实,而不是指呆实、重滞。因为轻浮必无粘性,呆实脱手必迟。这两者都是采法之大忌。

  拘意莫松

  拘意,指与人搭手后,务须在思想上时刻保持拿住对方得力部位的意图。前文谈到过拿法有“节拿”与“采拿”之分,但无论节拿、采拿,都必须着手于对方肢体能得力的部位。在整个攻守化发的过程中,若要使自己在在精神上保持充分的警惕性,一刻也不松懈大意,则反映在外形上,必须相应地始终保持“似采非采,似拿非拿”的拘拿之意。《吴子兵法·料敌篇》说:“先戒为宝。”拳谚则说:“拘意一松,必露破绽。”说明“拘意莫松”是技击用意法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积极的战略防御观点。能做到这一点,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不致因对方突然发起进攻而张皇失措;且能随机出手成势,使发落之点无不得力。常言道:“意不占先,着着皆空。”说明技击用意在推手、散手中足十分重要的。这无疑是属于心理训练一类的东西了。

  采拿宜拔根

  采法是推手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但如要使人倾跌,那就必须拔起对方的脚跟。太极拳推}的采拔之法,在方法上与鲁智深的“倒拔杨柳”是大不相同的。它是悉依太极顺势借力之法去采拔对方的根基。例如,大捋时的撤步捋,就含有采腕拔根的意思。如改以一手采腕,另一手采执其肘节或腋窝,借对方前按之力,随我撤步转腰之势,轻灵地向上、向侧引动其脚跟,并伺机采发或补以其他手法,就能使对方跌出。凡我采其活节时,一手或双手顺势稍向上起,这就意味着拔根。拔根之法很多,然而都不是用大力硬拔,读者可在练习中悉心体会。但“友谊拆拳手宜轻”,一来做到以不使对方跌仆为度(正式比赛除外);二来初学练习时手重,必然会养成使用大力的习惯,那与太极拳的技巧之学就背道而驰了。故用大力拔根的方法,是太极拳推手所不取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太极拳中的按
    下一篇: 推手中的肘法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70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