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论

白鹤亮翅技击法

白鹤亮翅技击法

褚桂亭先师在传授太极拳时,不但要求套路熟练,拳架正确,每个动作都能达到拳论要求,而且对每个拳势的用法和技击作用必须有所了

2008-05-30 01:16

太极擒拿五式

太极擒拿五式

太极拳技击的擒拿,乃以小取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应合于太极拳之本身规律。王宗岳《打手歌》曰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

2008-05-30 01:16

推手练习

一、双推手画圈 一般教习推手是先习单推手,后再习双推手。单推手就是两人各出一手搭触画圈,另一手闲置不动。双推手就是双手搭

2008-05-30 01:16

论太极推手中的捧劲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个所藏之“针,便

2008-05-30 01:16

太极拳“软病”漫谈

太极拳虽以松柔为本,以柔化见长,但却内含坚刚,松柔只是其表,外柔而内刚才是其最根本的特点。所以前辈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2008-05-30 01:16

意拳推手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推手中技术运用的问题 1.技术运用全面性 在意拳推手中没有事先设计好的固定路线,双手或是齐出独进,或是单出双回,或

2008-05-30 01:16

习练武派太极拳的心得体悟

一、拳架、身法、内劲三者的关系 自1933年从郝少如先生学习武派太极拳,我即对太极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能是一种缘分吧,从开

2008-05-30 01:16

论太极拳炼气养气功夫

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气法对练好拳至关重要,太极拳运动特点之一,就是炼气、养气。俗话讲“外练筋骨皮,内炼一口气”,凡是练太

2008-05-30 01:16

太极拳修炼道腴溯源

太极拳修炼,道腴何在?依据笔者体得,溯源如下: 形顺 不论演炼何派何式太极拳套路,应将“形顺”当作首要要领,理由是只有“形

2008-05-30 01:16

太极拳四正活步推手

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之道,也就是学习感觉劲,有觉劲就不难达到懂劲。故拳论所谓“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此言即根于推手时则得

2008-05-30 01:16

谈太极拳的“意”与“松”

近日和贾朴先生(武派太极拳名家,现为河北省邯郸市武协名誉主席)品茶闲谈,谈到目前太极拳的状况,令人担忧,感慨万千。杜撰太极

2008-05-30 01:16

感悟吴氏太极拳

一为什么令习者长寿 吴氏太极拳传人吴图南先生享年105岁。杨禹廷享年95岁,马岳梁享年98岁、他的夫人吴英华享年91岁,温铭三享年

2008-05-30 01:16

太极之象的八种功夫境界

《秘授歌》作者及来源 《授秘歌》是由唐人李道子传留下来的,其文字非常简练,但内涵却很丰富。修炼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应以此歌

2008-05-30 01:16

吴式太极大师——修丕勋

修丕勋(1892年一1976年),字柱臣,山东省莱州市大武官村人,足王茂斋的得意弟子,莱州吴式太极拳主要传人。 修丕勋先学八卦掌,

2008-05-30 01:16

《李公兄弟家传》校注

李公亦畲者,直3之永年人也,讳经纶,亦畲其字。考4贻斋先生,讳世馨,廪贡生5,候选训导6。同治元年举孝廉方正7,不仕。卒于里

2008-05-30 01:16

浅析和式太极拳的八字诀

河南省温县和有禄先生根据其家传老拳谱及其练拳心得,将和式太极拳的特点作了八字总结:合、顺、中、平、轻、柔、圆、活。他在其

2008-05-30 01:16

浅谈太极拳常用术语

太极拳所以有别于武林中的各种拳种,是因为它于其他武术的技击健身理论之外,依道家太极理论入手,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在太极理

2008-05-30 01:16

太极拳体用皆须坚持用意不用力

  武术的技法必与一定的劲力相结合,唯太极拳的技法尚巧不尚力,强调“用意不用力”。但这不等于说太极拳技法不需要力或忌力,而

2008-05-30 01:16

太极拳要返璞归真

一、确定参照物 在传承太极拳的过程中,随着太极拳普及度的提高,随着信息交流的便捷,随着各种拳术之间取长补短,太极拳术与其

2008-05-30 01:13

张志俊先生谈太极拳

昨天,我讲了太极拳的沉肩坠肘,今天我想讲一下节节分家、公转和自转的问题。我昨天已经声明了前辈的先生比我们早了几百年,把宏

2008-05-30 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