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亦畲者,直3之永年人也,讳经纶,亦畲其字。考4贻斋先生,讳世馨,廪贡生5,候选训导6。同治
元年举孝廉方正7,不仕。卒于里第。妣武儒人8,为予王姑9。生子四:公居长;次二承纶,光绪乙亥举人
10;次三曾纶;次四兆纶。均有声痒序11。次四公前卒。
友白先生,公世父12也。无子,以公为嗣。公事世父母,先意承志13,一如事其所生父母者。而于所生
父母之晨昏安膳,又必省必定,必问必视,未尝一委诸群季14。以故两家之父母,一几不知子之非己出,一
并忘其子之为人后也。
公承欢之暇,尤嗜读书,文学影备15,名噪一时。弱冠补博士弟子员16。应京兆试,一荐不售17,遂绝
意进取,闭户课子侄读,约束綦严,非有故不得踚阈18。尝述其教弟子之旨于先王父禹襄公,曰:“孔子曰:‘惟上知与下愚不移19。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20。窃惟孔子之意,二者之质不数觏,大抵皆中人可与人道,顾视力行何如耳!觏今世之人,童蒙人塾,垂老无成,其自暴弃,诚有如孔子所云,抑亦为之父兄者,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之过也21不则诲之而倦,一暴而十寒也。譬之治田,粪种弗勤,灌溉弗力,耕耨弗深,至苗不实,曰,是苗之咎,吾见老农过而笑之。孟子不云乎:‘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22。’苟子曰:‘躜23步不休,跛鼈千里;累土不辍,邱山崇成。’杨子曰:‘有刀者硥诸,有玉者错诸,不硥不错焉攸用24。韩子曰:‘业精于勤,荒于嬉25。之数子者,皆先师大儒,予不敏,窃佩其言,故予课儿辈,一以勤且熟为本26”时先王父亦以诗礼训不肖兄弟,闻之深韪其说27.
王父府君28公所从学拳法者也。先是河南陈某,善是术,得宋张三峰29之传。先王父好之,习焉而精,
顾未尝轻以授人30恐不善用滋之弊也。惟公来,则有无弗传,传无弗尽,口诏之,颐指之,身形容之,手足
提引之,神授而气予之。公亦步亦步,趋亦趋,以目听,以心抚,以力追,以意会。凡或向或背,或进或退,或伸或缩,或萦或拂,无不穷极幼眇,而受命也如响。倘所谓用志不分,乃疑于神者邪31?
已而,郑中丞元善,督师河南,闻公名,延请入幕。公参赞军务,咸中机要。中丞上吏功于朝,公名列
焉,得旨以巡检用矣。公澹泊无仕宦情,闲关归去32。归里后,益不自暇逸,遇有义举,任之罔有缩朒33故
当事咸敬爱公,服公有卓识,数以事问策于公。公必统筹全局,谓若何而利,若何而弊,尽达其胸臆所欲语,以期有裨于乡闾而止。如障滏河,修道路,扑蝗蝻,皆公身亲之,啧啧在人口,兹不缕述。述其有功德于民之远且大者,莫如种牛痘一事,盖省三公尤善其术云。
……(略)34
壬辰秋,母儒人有疾弗豫。公兄弟侍奉汤药,恒通昔不寐。儒人考终35,均哀毁逾礼,时八月二十九日
也。至十一月八日,亦畲公继卒。十二月十九日,省三公又卒。亦畲公春秋六十有一。省三公五十三。亦畲
公子二:宝廉、宝让。省三公子三:宝极、宝相、宝三。宝极,廪膳生。
武延绪曰:乌呼36,自予王姑之歾37也,予祖之兄弟,盖无复存焉者矣!曏38以见王姑者见予祖,今竝39王姑不可见矣!抑犹有幸焉,予父兄弟行,各健在无恙也,各能抚柩哭,为予王姑服也40。未几,而表世父亦畲公卒;未几,而表叔父省三公又卒;未几,而予又有季父41之丧,年不逮稘42公家罹凶者三,予身痛哭者
四,43未尝不以哭王姑者哭予祖,又未尝不以哭诸父者哭予父也44。顾45吾以为人苟不足轻重,死则死耳,
而如公兄弟及予季父,皆所谓吾乡不可少之人,既不能得一当46以大有为于时,又不幸而不永年47于世,微
独予两家之戚48抑亦吾乡之不造以至斯也49。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胡至此极邪50?抑又闻之,哀毁过情,
致足殒生,似仁人孝子之死亡,天容不职其咨51,然以谓公兄弟则有之,而如予季父者,当丧予王父时,其
哀毁未有以异予二公之为也,而顾未尝死,直至今而卒然以死,其谓之何哉?其谓之何哉52,乌呼!
赐进士出身53翰林院54庶吉士里人55武延绪撰并书56
注释
1、公:对人之尊称,此处指李亦畲(1832~1892年)。《李公兄弟家传》,为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年)之孙武延绪撰写,对李亦畲之学行及向母舅武禹襄学拳之情况、与弟曾纶等人对社会所做之有益事业,均有详细记述,是研究武派太极拳及李亦畲宗师之最佳文献。由于文章古奥,字多异体,为读者所苦。
为了方便更多太极拳爱好者阅读本文,以利对太极拳之研究,我以1935年太原版《李氏太极拳谱》所载《李公兄弟家传》为底本,参考《武派太极拳谱》等手抄本,校订原文,酌做注释,以飨读者。
2、武延绪(1857~1917年),字次彭,号亦暖,武禹襄之孙。父用怿,字悦民,同治壬戌举人,早卒。延绪光绪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散馆,授湖北京山县知县,有政声。宣统元年署归州知州。辛亥鼎革,归里侍母,精书法,擅考据,著《所好斋札记》及《所好斋集》。亦习太极拳,但未精研。
3、直:直隶省,民国改称河北省。
4、考:旧时称亡父为考。《礼·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5、清制,生员(秀才)彼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者,称贡生。廪:古时米仓曰廪。清代秀才成绩优秀者,
每月给银四两,谓“食廪”,享受这一待遇的秀才称廪生。上二者兼得的称廪贡生。
6、清制,县校设教谕,训导,掌文庙奉祀,管理所属文武士子,谓之校官,亦称教官。候选训导是已取得训导资格,尚待吏部选用。
7、清代自雍正起,新帝即位,由总督巡抚举荐孝廉方正,授以六品顶戴。乾隆以后,改为由地方官保举,经吏部考察得任用为州县与教职。
8、儒人:古代丈夫做官,妻子亦受赠封,儒人是七品。
9、王父,王姑,《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故旧时为文称已故之祖父为王父,已故之姑祖母为
王姑。李亦畲之母是武禹襄之姊,武延绪之姑祖母。
10、举人:清制,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称“乡试”,凡本省生员、监生均可应试,考中者称举人。李承纶,字启轩(1835~1899年),是光绪乙亥(1875年)恩科举人,与兄亦畲同学太极拳于母舅禹襄,和杨班侯友好,尝抄录拳论赠之。
11、痒序:古代地方设的学校。殷日序,周日痒。明、清两代各府、州、县都设有儒学,考中秀才的士子,称“在痒”。“有声痒序”是说曾纶、兆纶都是有名气的秀才。
这段文章陈述了李亦畲的家世与作者的关系。
12、世父:伯父。《尔雅释亲》:“父之昆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友白先生是李世馨之兄,无子,过继李亦畲为嗣子。
13、先意承志:意谓亦畲能秉承嗣父母的意志,让二老愉悦。
14、群季:指李亦畲之诸弟。
这段文字着重讲述李亦畲对嗣父母及生身父母之孝行。
15、咳备:咳通赅,兼备之意。
16、弱冠: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世就为男子二十岁之习称。博士弟子员:汉武帝设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唐以后称生员(秀才)为博士弟子。
17、京兆试:清制,凡士子纳粟入监者,准与顺天乡试,名曰北闱。一荐不售:未能考中。
18、踰:通逾,越过。阈:门槛。踰阈意谓不得随便外出。
19、语见《论语·阳货》。知:通智。不移:不易改变他的性情。
20、语见《孟子·离娄(上)》,大意是说对不讲礼义的人,不能和他讲论道理;对轻视自己的人,不能与他有什么作为。
21、觏:观看。这段大意是说上智和下愚的人,是不多见的,大都是中等资质的人,是可以传授孔孟之道的。但不少人到老也没有成就,恐怕是做父兄管的缘故。
22、语见《孟子·告子(下)》。荑:草木初生的嫩芽。
23、语见《苟子·修身》。踬同跬,现在的两步,古代称步;现在的一步,古代称跬。
24、语见杨雄《法言·学行篇》。硥同砻磨。錯:错的古体字。这段大意是刀不磨,玉不错(琢),是没有用途的。
25、语见韩愈《进学解》。
26、通过这番言论,可以得知李亦畲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其态度是诲人不倦,方法是勤熟(深透)为本。
27、韪,对、是。武禹襄同意李亦畲的见解。
28、府君:唐代以后,碑铭行略一类文章中,通称亡者为府君,此处指武禹襄。
29、陈某:指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名拳师陈清平(1795~1868年)。1852年武禹襄曾向他问艺,得其拳技奥秘。
张三峰:宋、明各有一张三峰(丰)、清末民初已有张三峰创太极拳之说,武延绪沿用了这种传说。
30、武延绪言乃祖虽拥有绝技,而不轻易授人。
31、写武禹襄传授李亦畲拳技之情况,文字生动传神,读来宛如亲临其境。
目听:视人语态即知其意,词出《列子·仲尼》。幼眇:眇通妙。“窃极幼眇”出自《汉书·元帝纪
赞》。如响:指反应迅速。邪:同耶。倘:或许,假如,如果。“倘所谓用志不分,乃疑于神者邪?”大意
是或许是那种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使他达到了神明境界吧?
32、郑元善,字体仁,号松峰(1799~1878年),直隶广宗县人。道光进士。咸丰年间,郑元善和毛昶熙等人创办“大(名)顺(德)广(平)团练会”,以御捻军。1861年升河南省巡抚。
人幕:古代军中张幕以居,将帅所在处曰幕府,后世受地方长官聘请协助处理公务的人员,称“入幕”。中丞:清制,巡抚处理一省之政务,为最高行政官。中丞是对巡抚的尊称。此处指郑元善。巡检:明、清之世,凡离县城较远的镇市关隘设巡检司。长官称巡检,是县级武官。闲关:指车轮磨擦的声音。“闲关归去”指李亦畲未去就职而乘车归里。典出《诗经·小雅》。
33、缩朒:退缩。
34、这段是介绍李亦畲三弟李曾纶(字省三)之经商术以及同长兄李亦畲为小儿种牛痘等善举,文字较长,且与太极拳无关,故略去。
35、壬辰:1892年。弗豫:旧时对尊长勤病危之用词。昔:通夕。考终:寿终。
36、乌序:同呜呼,伤叹词,有时也做死者的代称。旧时祭文中常用。
37、殇:同殁,寿终。
38、曏:同向,先前。
39、竝:并的本字,今多写做并。
40、服:指着丧服。
41、季父:叔父。
42、逮:及也。稘:同期,周年。本句意思是不到一周年。
43、罹,做遭遇解。“公家罹凶者三”,指武儒人,李亦畲、李省三之去世。“予身痛哭者四”,指作者祖父武禹襄(1880年逝世)、长伯祖父武澄清(1884年逝世)、仲伯祖父武汝清(1887年逝世)与叔父之相继去世。
44、作者父亲武用怿于同治五年(1866年)去世,时作者尚年幼。故作者说,哭王姑之同时,也是哭泣自己的祖父;哭表伯、表叔、叔父之同时,也是哭自己的父亲。
45、顾:转折词,同可是。
46、当:当权,当政。
47、不永年:寿命不长。
48、微独:不只。戚:悲伤。本句大意是不仅是我们两家的悲伤。
49、抑:转折词。不造:不幸。斯:此。本句大意是,也是我们家乡的不幸。
50、苍天:指天神。胡:何故,缘故。极:极点。语出《诗经·秦风·黄鸟》。
51、容:容许。职:责任。咨:询问。
52、卒:通猝,突然。其谓之何哉!:这种情况如何解释呢
作者陈述武、李两家连遭丧事,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53、赐进士出身:清制,由举人应试经总裁取中者,称贡士,可以应殿试。贡士应殿试取中者,有一甲、二甲、三甲之分。一甲i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武延绪系二甲进士,是“赐进士出身”。
54、翰林院:明、清两代以翰林院为“储材”之地,集二甲、三甲之贡士,经大臣考试,取定等级,日“朝考”。朝考优等者授翰林院庶吉士,其次充六部主事,再次即用知县。
55、里人:同郡县之人。
56、《李公兄弟家传》原系碑文,由武延绪撰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