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雷架”作者陈庆雷先生十五世祖陈清平祖师根据太极拳原理,在陈式太极拳大架,小架以及二路拳的基础上,并结合技击的使用动作融汇创编。它路近劲短,发劲脆快,似旱天炸雷,故被后人送外号曰:“忽雷架”。
陈先生自幼学莲“忽雷架”,深得家叔的精心指点,在家叔所传的每招每式中的“位,角,线,点”以及“要劲”等诸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与苦练,且对“忽雷架”有一套较完整的理论。
由于他功夫高深,在1993年河南省武术传统赛上荣获一等奖,在温县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上一举夺魁,获得忽雷架第一名,并多次获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授拳“忽雷架”,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在所教的学员中,有太极拳基础的,三个月左右能让其练出劲来,没有太极拳基础的半年左右让其练出劲来。由于此拳架在社会上极为少见,(尽管本刊也曾作过多次报道)故本着发掘整理,服务社会的原则,我们将再次给予展示,望读者喜爱。
太极拳“忽雷架”,陈式太极拳中的一种架路,属小架范畴,是太极大宗师陈清平先生根据大架,小架,二路炮拳技击中的实用动作,结合太极拳原理融汇创编。劲路独特,风格别具,多年来,在我王圪垱村(陈家沟东邻)仅极其少数人家秘传秘练,被人们鲜闻鲜见。美国旧金山市止戈武馆馆长美籍华人武术家徐纪先生曾几访陈家沟,均未访到此架,在徐先生著的“千里不留行”一书中有一题目“相逢一笑看吴钩”写的是在陈家沟访问时的笔录。
我们作为陈名标的后代,通过已故的河南省武术馆馆长顾有义先生搭桥和美国徐纪先生率领一行十余人打着美国武术求真团的旗子,访问了陈家沟王圪垱村,我们相互表演,交流技艺。随后徐纪先生在国内外武林杂志连载文章《陈式太极拳忽雷架踏访记》,徐先生为宣传弘扬陈式太极拳“忽雷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忽雷架”现在被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初步认识了解和喜爱。此拳是以阶梯式逐步加圈加深的功法,它分十五个层次,十五种功法,一套架路,每个层次表现形式不同,且以立圆为主。太极本是个圆,不是平圆,而是个立体圆,四面八方都是圆。“忽雷架”在转圈画圆当中手,身,腿一齐转立圆缠丝,形成浑身上下无处不太极。由于上下转立圆,周身上下容易拉活,内气由督脉上,,任脉下形成大小周天,每招每式是从技击实战中的动作提炼出来的的精华组成,每招每式路短劲快,发劲是在周身一起转圆的过程中陡然脆发,形成周身一体,劲快而猛烈,恰似旱天炸雷,送绰号为“忽雷架”。该架虚实转换明显,如在上动中转的是整体正转劲,手,身,腿一齐转动。正是拳书所云:“一阴一阳为之道也。”此架路内气转换迅速,潜转力强,因而有人美称为“忽灵架”,有忽然灵动之意。上下起伏大,活步桩功多,周身上下容易拉活,行气沉气非常之好,也有人称之为“忽领架”。此架路在练功过程中需逐渐加圈,形成大圈带小圈,小圈领大圈(也称引大圈),内圈促外圈,浑身均是圈,一动一个圈,浑身均是圈,一动一个小圈。由于内气转换迅速,一动转一个小圈时周身一个圪颤,又形成了圪颤功,人们又送美名曰“圪颤架”。该架另一特点是步法灵活多变,除进退左右定步外,还有促步,辗步,跌步,滑步,搓脚等,素有波脚之称。架势呈内方外圆,紧凑而开展,略高而起伏。招招疾速灵活,可柔可刚,以柔促刚,丝丝入扣,接骨斗 。步随身转,手领脚动,手出步进,进退一体。无论是以手领脚,还是一身领手,手,脚,心,身合一,开如弓,合内扣,内外统一。手转腿随,足动手领,出招动步,封,逼,套,插,关,扫,滑,搓连绵不断。步频质略形似醉,落之如入地生根。动如波涛起伏,手,身,腿一齐缠丝,由圆走方,由方归圆,卷放开合,以走圈不见圈为上乘。练习中一动百动,浑身缠动;身法中正而能静,落地桩步屹立而能定。此架被当地誉为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尽管“忽雷架”十五个层次,十五种功法,但它仍可以按三个阶段进行修炼。
第一阶段:主讲柔活,周身放松,舒筋拔骨,架势大而柔软,在将招式记熟的基础上要求做到走圈到位,尤其是对手,肘,肩的要求,手走到什么部位,肘沉到什么部位,如何松肩,总之,要求把整个架路走活,使身体的各个部位转动拉活。
第二阶段:行走内气,主修内圈,所谓内圈指体内之圈,丹田怎样转动,裆怎样虚灵转活等。行走内气必须是在周身松活,骨节修炼使体内有气感,在随着周身上下的转动而上下转动。功至一定度时,呼吸与动作自然能配合,不可做作,使内气从涌泉起到丹田达梢节,合势时归丹田通于腿脚而入地。在这个阶段,要求架势扑低,走低架功,重新收起练起伏架功。忽高忽低,猛起猛落,在成势时,腰裆猛转,手成势要快。达到劲内速换。
第三阶段:为大功阶段。架势由圆归方,走练方架功,再由方归圆走虚灵功,并且逐步加小圈,达到小圈转关直射,闪战腾挪,浑身缠抖,劲发而脆,小圈抖动,成势脆发;起落闪战,腾挪弹抖,脚下扫套,插弹,架势生风而猛烈,有“形抗五岳,势压三峰”之感。此阶段非大志苦其筋骨者难以告成。在此大功以后仍要在意识条件下修炼皮肤功以达到蚊蝇不能落,手指不敢触,此阶段快蓄快发,一触即发,周身掤满,内外统一具备,周身处处是太极,浑身上下无不阴阳,处处柔,处处刚。
陈式太极拳“忽雷架”是太极拳中的奇葩,是中华武术中之瑰宝。因老一辈保守,被人们鲜闻鲜见,只在陈家沟王圪垱村极少数人家秘传秘练。现改革开放,我们有必要弘扬宣传,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认识了解并能够学习。它不仅出功快,而且在健身方面因功法不同,也有独到的功效。此架分高,中,低三种,老年人可以学高身法架路。由于它圈多,手腿(抬起)一齐转圈,活动骨节,故对防止关节炎,肩周炎,老年人的腿脚不灵,腰脊僵硬都有极好的收效。由于它活步桩功多,行气沉气快,对恢复体力,治疗神经性头痛,血压高都有极好的效果。桩身多起伏多,力从涌泉起上行周身到梢节,周身容易拉活,内气上下,左右转换,使身体内部器官形成自我按摩,对气管炎,肠胃病等都有独到疗效。由于架势左右动作多,虚实明显而使腰脊为轴使两肾上下左右旋转运动非常好。肾乃脏腑之首,肾虚则病生,肾强则体健。练“忽雷架”不仅增强肾脏,对于长期无力,困乏懒动,精神不振都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