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心经(4)(正文)

太极拳心经(4)

2011-01-11   王志远
核心提示:太极拳心经——从一则谜语所想到的太极拳境界王志远  三餐不食。此系资熏日久,太极功深,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能辟...
  
 
太极拳心经
 
——从一则谜语所想到的太极拳境界
 
王志远
 
  三餐不食。此系资熏日久,太极功深,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能辟谷食气之谓也。
   
  人体是物质的活人,也就决定了活性质体代谢和衰老的两面性。人体所需要的经五谷等“凡食”即“阴食”所得到的物质不断补充,就意味着物质的不断代谢与功能的不断老化。从而走上生、长、老、病、死的人生发展之必然规律,即人道。太极拳修炼者希望通过用意不用力,以松柔为体,柔圆为用,“专气致柔”,使自身整个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太极拳修炼方式,逆其人道,回过头来往初生的方向逆转,使之返朴归真,成就《老子》所谓“能婴儿”的境界。这种逆修的方式似乎是一种理想的设定,然却是“顺应天道”的大道。并由此引申了一整套太极拳论与修为。依凭着顺应天道逆其人道的太极修为,逐步走上由节能、储能,以至最终能“食气”(阳食)、“辟谷”,不需补充“凡食”,即“三餐不食”而就“仙食”的境地。
    太极拳虽为动架,然其主旨却在于宁定松静自然,以虚为本,以静为体。心体虚静不昧,其用鉴照不遗。使太极拳修炼者在松静稳匀缓合连,不用后天拙力的太极动律中,屈伸开合,舒展全体,开启经络,畅通血脉,心意率行,气血流注,日日贯输,进行用意不用力的锻炼。所谓用意不用力,是基于太极拳纯以神行,不尚力气,全身意思,皆用精神,行功练拳,皆心意率行,意识领先,能不用力,尽量不用力;能少用力,尽量少用力;用力而去掉多余的力。力有度,意无尽,无过不及,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于不即不离中求玄妙,时时处处用力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的力,就是经太极心法历炼后的,寓阴阳、刚柔、虚实变化属性的力,即其性中庸,其能中和的太极劲。正如孙禄堂所说,“所以用劲者,非用后天之拙力,皆是规矩中用力耳。”陈鑫曰:“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轻重也。”而拳可权者在于劲力,太极拳之高明就在于权衡中掌握“火候”,控制“分寸”,劲力之大小、刚柔、虚实、动静、开合之变化,皆把握得厘毫不差,恰到好处。“用意不用力”“规矩中用力”“恰到好处”都充分说明太极拳是节能的拳术。
 
  太极拳之运动,直接以太极图及其学识为指导,性本浑圆,圆融为妙,大乘大圆成,小乘小圆成。圆是太极拳运动的最佳方式和体能与心智谐和的最佳境界。圆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心灵神韵,劲力精气,及外在运动的姿态和形式,极小的转关,内外不见的折叠,心意的帅率,劲力的潜行,真气的鼓荡,无不体现圆(包括弧形曲线)的意味;出入运行,无论内外、上下、左右、阴阳贯串,环连环错,环起环落,环内环外,连环套绕,曲曲相通,如环无端,在圆的范围内包含无数的走与黏的变化,处处都是太极图的形象化;所以太极拳用一个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圆”将其概括。圆之所以在太极拳方面的重要,无外乎圆是最柔润而灵活;它没有棱角,无凹凸,无缺陷,无阻滞,无迟涩,无断续;它在显示其强劲的势的一面的同时,为太极拳“全身意思皆用精神,用意不用力。”及节能储能,提供了最好的运动模式和保证。所以圆是太极拳运动的内涵和灵魂。
   
  太极拳崇尚无为,以松静为体,柔圆为用,以有形之外形,以有为之动作,而返无为之内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脉脉相因,式式相应,势势相承,轻柔缓匀,浑元无间,于静绵幽微中去体验、去激动内气,以内动导外动,以修为无为自然之境界;一切自然而然,无为而为。要求修炼者在无为无不为的进取思想指导下,既向外部世界大宇宙求知,研其生长发展,变化消亡,宏观微观之物理。又向人类自我内部世界小宇宙探索,穷其阴阳转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复返婴儿,参赞天地之化育。成就练养结合,内外双修,神气合一,感而遂通,天人合一之养炼之道。由此可见,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改造弱化后天,脱胎换骨,化力换劲,炼劲积精,开发强化先天,虚空心灵,澄心自滤,美化身心,回掘潜能,重新认识世界,认识人体,调整自我,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道大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神附于形,相恋于气,使神有所依而凝,气有所归而聚。久久凝炼,神气相抱,如是则神因气的吸引而不外驰,气因神的主宰而不外逸,从而清虚静定,内修醇厚,道有深力,徐易形神,而调得神形永固。及此时,作为小宇宙的人,能与天地信息沟通,直接吸收宇宙能量。能量聚积到一定水平,则“腹心松净气腾然”,自然而然地实现人体的自然净化,浩然之气充沛,则精足神旺不思食,自能辟谷食气,以至最终能三餐不食,成为“俯仰百世,奄忽万里”的神仙。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的仙人,就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这是属于调整自身机能的真气炼升过程。然而据神仙家和养生家研究,所谓辟谷是古代修炼者认为某一修炼过程中应少食或不食粮食,而以意念配合呼吸来维持生活,当这一过程完成,修炼的功力就可达到较高的层次,而非永久不食。所谓不食也仅指间断不食稻(米)、禾(粟)、稷(高粱)、麦、菽(豆)五谷等主食,而亦须随时补充茯苓、黄精、大棗、胡麻、灵芝之类仙食。正如《孙不二元君法语·辟谷》曰:“既得餐灵气,清冷肺腑奇。忘神无相著,合极有空离。朝食寻山芋,昏饥采泽芝。若将烟火混,体不履瑶池。”如果认为不食五谷就可以祛病强身,开发智能,挖掘潜能,提高功夫,而一味追求,或潜意识诱导强行“辟谷”,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可不慎。(待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太极拳心经(3)
    下一篇: 太极拳心经(5)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02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