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神视凌空点运行——太极拳基本功述略(正文)

神视凌空点运行——太极拳基本功述略

2008-05-29
核心提示:现代人一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很直白,很清晰。但是在古代,人们对眼睛的认识却更为深刻。 中医很早就提出了...
  

现代人一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很直白,很清晰。但是在古代,人们对眼睛的认识却更为深刻。

中医很早就提出了“目为心之先锋”、“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的理念。

中医道家养生家,则提出了“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的观点,他们认为,目是阴跷脉、阳跷脉二脉交会之所,是卫气内外出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善养生者一般都把卫气和敛于中,充养五脏以长寿。“和敛于中”的关键是“目似垂帘,含光默默”。

中国武学博大精深,对眼睛的认识多集中在对敌搏斗上:“灵机于神,目为神首”:“其机在目,敌情预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目一闪,灵机万遍”。少林功夫因此还有专门训练眼睛的项目——少林眼功。

令人遗憾的是,学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对眼睛的要求却不是很清楚。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合编本《太极拳全书》一书,对眼睛的阐述很少或根本不提;对眼睛有要求的,则多停留在太极拳套路中要求随某个式子的变化而目视某个方向。

体育科研部门编创的新式太极拳,如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也没有专门阐述眼睛的内容。在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每个定势几乎都要求目视某掌或拳。这样一来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对眼睛的锻炼就不够重视,表现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就会眼神呆板,没有灵动之风采,还有的人眼睛随手的变化而变化,或爱目视某掌或拳,殊不知这样日久天长地练,会引体内之气血往上充斥,数年之后有可能会练出高血压来,不仅达不到“延年益寿不老春”之目的,反而有损自身健康。从这个意义上看,练太极拳者必须对眼睛的锻炼高度重视起来。

其实,传统太极拳中,不仅有关于眼的专门锻炼内容,而且在行拳走架(套路练习)和揉手(推手)的全过程中,眼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句话,传统太极拳的“一举动”都有眼(目)的内涵在里边。近代太极拳的中兴者杨澄甫先生说:“目光……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变化中一紧要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他的传人李雅轩在一封信中也透露出关于太极眼法的一丝秘密:“眼神、思想、毛发、皮肤,也无一处不挂着拳意。”

笔者所传承的太极拳中,“神视凌空点运行”是至为重要的太极拳之修为,其专有名词术语是:茫点、鹄星。

茫点指用想象的方法想象出的一个透明的淡蓝色(也可以是无形无象的透明的)的小圆球(像气球一般),用眼睛去看这个小圆球。这里所说的想象,老前辈称之为“意念造形”,即用意念造出一个形象来。日本人春山茂雄称这种思维方式为“制造形象”、“脑子里绘画”。但不管怎样,茫点确实是练好太极拳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为什么叫茫点呢,就是说实际上在你目光所及之处,茫茫然然不存在这个点,但是,你要用想象的办法形象地“模拟”、“用形象思维的办法”描画出这个茫点(类似老子所说的“无相之相,无物之状”)来,这样,目光才能有所依靠,才能逐渐把目光的力量练出来。这种力量一般是眼部神气充盈的表现,俗称“眼有神”、“目光炯炯”。不过,太极拳功夫高深者,并不会有意识地显露这种力量,他们平时的目光往往是“藏而不露”、“神宜内敛”的。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8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