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怎样练好太极拳(正文)

怎样练好太极拳

2008-05-29
核心提示:编者:限于篇幅,本稿刊出时略有删节。 笔者: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何惠通、张全亮两位老师给予热情指导,后又经李德印教授补充并...
  

编者:限于篇幅,本稿刊出时略有删节。

笔者: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何惠通、张全亮两位老师给予热情指导,后又经李德印教授补充并全面审核,在这里一并致以谢意。

宇宙中的天、地、人都在按照各自固有的自然规律运作,学练太极拳也是如此。怎样练好太极拳呢?要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说明。

首先从战略上说,太极拳有悠久历史,学习太极拳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必胜的信心、坚强的决心、持久的恒心。“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杨澄甫语)。其次,在战术上加以说明如下:

(一)一般要求

1、初学太极拳,要有师傅、教练的口传身教示范,这是条学练太极拳捷径。阅读有关书籍,收视光盘,可以辅助学练。然而完全依靠这些自学自练,恐怕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古有“经师不到,武艺不高”的说法。

2、要打好基础,不能急于求成。要先从手、眼、身、法、步基本动作学起,学练太极拳的一些基本套路动作。没有师傅、教练指导,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基本功的。初学动作有错就难改了。故有“学拳容易改拳难”之说。

3、要掌握“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合者相对应也。这是对形体要求。

4、要切合实际,结合自身条件(如年龄、身体基本素质等)操练,避免盲目性。

5、太极拳操练分为高、中、低三档架位。架位高低与脚步大小相适应。以右弓步为例,斜边左腿长度一定。底边步子大小,取决于坐实的右腿下蹲屈膝的高低。下蹲得愈低,步子愈大。右腿受力愈大,则折损的可能性亦大。反之,架位愈高,受力愈小,折损可能性愈小。架位高低与受力理论分析如下(见右大腿受力示意图):

根据一般人体重,腿尺寸作出以下假定:

体重:60kg(w1---w2);右腿:大腿长度50cm(股骨OA:OB:0C);小腿长度40cm(OD)。

架位:A档约70cm(夹角30。);B档约80cm(夹角45~);C档约90cm(夹角60。)。

(编者:原稿接着对右大腿高、中、低三档架位的受力情况,运用力学公式做了详尽计算,并得出了各种数据的具体数值。计算公式及过程刊出时从略,特此说明)。

上述分析说明:架位高低与大腿受力成反比例。架位愈低,受力愈大,反之则小。锻炼时架位高低,屈蹲程度应因人而异,不强求一致。虽然低架位锻炼,对于提高腿部耐力,改善血液循环十分有益。但对初学者和中老年朋友,建议选高或中档架位进行锻炼为宜。    应当指出,无论选用任何一档架位,在套路操练中均应保持同一架位(特殊要求动作除外),不可忽高忽低。什么架位最佳?一般弓步时膝盖不应超出脚尖为适宜。另外。关于踢腿高度,也不求一致。中老年朋友也要量力而行。

(二)基本要求

l、用意不用力:武禹襄在《太极拳论》中指出:“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太极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之说。实为“意为气头,气随意行”,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求“心到”、“意到”、气到”、“力到”,谓之“四到”。所谓“用意不用力”,重在“用意”上,“不用力”是“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不用拙劲而用巧劲;是“乘人之势”,“借人之力”;是“四两拨千斤”,其中“四两”就是力,是在“引进落空”的前提下“四两拨千斤”,实为力学中杠杆原理。

2、放松、自然:太极宗师杨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柔中寓刚,刚者劲也。“棉里藏针”中针也是劲之意。要求做到:松而不软,软而不散。完美的太极拳运动,应该是外柔内刚,寓刚于柔,阴阳相济,形神和谐,刚柔统一。    怎样才能做到放松、自然呢?首先,必须做到:神意内敛,平心静气,以意为主,意到气到,不妄用力,只有这样才能周身放松,养精蓄锐,神态自然。具体说来,头部要正直,下腭微内收,头向上提,“虚领顶劲”。上肢“沉肩坠肘”,即关节放松,肘部自然下沉。躯干要“涵胸拔背”,“腰活胯开”,“尾闾正中”。只有腰活体松。气自下沉。“活腰胯开”,就能调节好全身动力之分配,使动作协调,周身才灵活。

应当指出:“涵胸拔背”决不是弯腰驼背。下肢还要虚实分清。身体重心在右脚,右脚为实,左脚为虚。重心放在左脚,左脚为实,右脚为虚。虚实分明,重心稳固。另外,还要做到神体合一。内外相合。要顺其自然之势,听其自然之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

3、连贯、圆活:从几何学中形体“圆”的力学性能可知:圆形球体的容积最大,而圆的面积最小。圆形球体受力最均匀。将钢珠子用到机械轴承上,转动起来最灵活,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面积最小的圆形物体,较难以受到外力干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与“无极”二者相同之处是同为圆形。不同之处,就是“太极者,……阴阳之母也”。太极有阴阳之分,运转起来。有阴阳转换。太极拳运作虽非球体,以其效法于圆,故手法、身法、步法等无不走圆形、弧形、螺旋形。不可直来直去。太极拳运动时要求除腰脊(椎骨)“尾闾正中”正直外,四肢皆走圆形、弧形。俗话说:“太极拳,不离圆”。“练拳不划圈,至老不沾边”。太极拳运动螺旋形前进,走圆形最灵活,筋肉血脉得到舒展,血流通畅。

在谈到连贯性时。必须做到“上下相随”。武禹襄在《太极拳论》中指出:“其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腰脊为主轴,四肢等随之而动,“有一不动,即散乱也”(杨澄甫语)。且注意:不丢不顶,无过不及,连贯适中。

太极拳动作连贯性要求:上下左右,起承开合,每一动作连贯灵活。转接处微微贯劲,不僵不滞,连贯不断,不得有停顿断裂之处。全部动作无限制地像曲线一样转来转去,神气贯通,决不间断。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动作以意领气,对称协调。

4、开合、虚实:开合、虚实是太极拳运动阴阳理论典型。开、实为阳,合、虚为阴。在太极拳运动中,开为伸展,放大,合为收敛,缩小。开合随动作螺旋前进,有“沾连粘随”之意。“一开一合,足尽拳术之妙”(陈鑫语)。太极拳之开与合,着重于内部,而不在其外形。开合由内及外。以外引内,内外合一,神气贯穿、劲及一点,灵活转换。虚实要分明,转换要灵活。

5、腹式呼吸:人们正常呼吸为自然呼吸。而太极拳运动中的呼吸除自然呼吸外,还提倡拳势逆向腹式呼吸。使呼吸与动作的开合虚实、上下起落:伸展收缩结合起来,依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缩吸伸呼”的原则,通过呼吸使腹内隔膜不断起伏提压,内脏作轻微蠕动和按摩。活泼内脏机制,加速气血循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太极拳运动结束收势后,“气沉丹田”,敛气收于腹中。

通常腹式呼吸的方法是“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唇轻闭,舌舐上颚,口呼鼻吸,任其自然”(杨澄甫语)。练拳时要求做到:“吐纳微微绵绵”,心意入静、心平气和。心息相依,呼吸自然。心安静,静能养神、养气、养精,谓之“三养”。腹式呼吸过程中要求做到“深、长、匀、细、缓”。力求与太极拳动作协调一致。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实质就是:“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配合。在意识引导下。使呼吸与动作协调。做到“练意、练气、练身”同步进行。只有这样学练太极拳,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寿之目的。当然,真正做到上述要求,决非一日之功,尚需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努力。

此外,练好太极拳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练太极拳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不宜求速贪多;2、日常操练时,练前要做好准备动作,练后做好整理动作。防止扭伤筋骨。准备动作要点主要是扭扭腰、颈、膝、肘、手足等关节。整理动作要点主要是用手拍打身体各部位,原地踏步,周身放松,使僵硬,紧张的身躯松弛下来:3、学练太极拳要避免“重形不重理,重动不重静,重快不重慢”的错误。初练者大多着重动作模仿。几年练下来,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原因是:对太极拳属内家拳的实质不甚理解。太极拳用意不用力,通过形体动作练“静、气、神”。要求做到:“练拳、练功、养生、”三结合,且以养生为主;4、太极拳是身心运动。“要静心慢练,在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愈慢愈好。慢者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债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杨澄甫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6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