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滋养气血抵御疾病的法宝(正文)

太极拳滋养气血抵御疾病的法宝

2009-09-11   网络   大毕
核心提示: 气血是维护身体健康的能量,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合理的养护是延年益寿抵御外邪最有效的手段。人的一生在来到这个世上时也即是人之...
  
       气血是维护身体健康的能量,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合理的养护是延年益寿抵御外邪最有效的手段。

       人的一生在来到这个世上时也即是“人之初”人体经络运行是最佳的时候。思维简单,加之外界呵护健壮成长。青壮年时期气血鼎盛,外邪不侵,既是偶有不适卫兵强大不药而愈。随着情欲增长社会活动思维扩张,不良习惯滋生气血逐渐减弱,生不付出外邪趁虚而入给疾病打下基础。不注重调理,症状加重,由于初入衰弱不以为然。进入老年阶段气血减弱外邪居中呜呼哀哉,欲生不能生命早结。

       太极拳滋养气血胜于灵丹妙药,适应各年龄段习练,他是恢复本然的拳种,民主文化的结晶学之极易。有些人们的“不以为然”或见拳生畏是一大误区。

      太极拳宗旨是练意的拳。主张“用意不用力”“缓慢圆匀”“无过不及”。

       用意不用力,意之用,是通过学习太极理论中心思想在习者头脑产生意识要求,用它指挥的姿体运动。是用“意”的过程。“用意”,有意到“气”到之说。它行于经络,以思想寂静,肢体放松为佳。在心意的指挥,肢体动作导引,才能加强经络的运载能力,从而使新陈代谢能力增加,肌体健壮。“用意不用力”的实施促使肢体的放松,减少运行时阻力使周身通泰,身体末梢得以充养。是祛病健身,少年成长,保持青春,延年益寿的法宝。“不用力”是不用后天拙力也,拙力出至肌肉筋的力,是日常习惯的用力方法。一动作肉筋紧张骨节僵硬,并且没有思想“意”参与指挥的力,是不用力的“力”。这一用力过程简单穷于变化,由于紧张给心脏气血运行带来负担,体能过大的消耗,运动时间久了对身体有害无益。

          太极拳缓慢圆匀的运动方法,是充分发挥人体气血流行和人体工程设计力学最好的肢体运动手段。

        缓慢圆匀一字有一子之用。

        缓,在太极拳运动中用“意”要缓。使肢体有充分准备与气血合。随练功时间的延长,两者逐渐合一而用(有老马识途之说恰到好处)。

        慢,在太极拳运动中肢体运动要慢,以随和意气(像一个极好的侍从善解人意)。

        圆, 在太极拳运动中,肢体在心意指挥下,劲起足跟以腰为轴所做运动似环无端(圆活也,方滞)。

        匀, 在太极拳运动中肢体运动要均,意要匀,无有快慢无有凹凸(松静、舒缓、平稳,随和动作呼吸均匀漫长)。

       在这样主导思想下的太极拳,内运,外动,内外形成高度统一。意气的收发,促动外形(肢体)开合。外形合理的运动减少内里运行阻力,使气血在周身畅通,充分达到意气与体的配合,从而使意到、气到、形到,整体运动效果。达到内外六合太极拳的“小康”之路有过之而不及。日常生活一举动气血随行,那时是“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心之静体之松周身柔软几近如初,气血得以充养身体焉能不壮。

        无过不及,养中,守中。养中,中——体之本,以滋养为第一要胜。不使气血喷张(在运动中不做思想过激,过力急于求功的动作)使身体过于消耗。也不使气血呆滞(不能因为松而神意萎靡不振,肢体运动如病态),气以直养而无害。只有这样才能使气血运遍周身不稍滞,流水不腐,新陈代谢。

      太极运动重在身法。做好13项身法是气血良好运行的保障。“立如枰准”运行时的肢体“正中”,才能意气寻经络随意而行。劲起足跟,以腰为轴下实上虚,自然动作意到体行,阴阳互济,心肾具养,此身法中正之功也。随着太极功夫的逐渐增大,使气血保持或恢复青壮年时期之盛,用这样的方法延长壮年到老年功能性衰退的过程,使生命活动健康时间延长。太极拳蓄精神,养气血,延年益寿。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533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