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是微小运动(正文)

太极拳是微小运动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什么?说到底,是微小运动.   拳论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开展到何处,紧凑至哪里,不好理解。有人在练拳过程...
  

  太极拳是什么?说到底,是微小运动.
  拳论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开展到何处,紧凑至哪里,不好理解。有人在练拳过程中将手伸展到极限以示开展,上肢屈回表示紧凑,此练法未能体现拳论的关要。
  清末民初,陈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引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展紧”之理论,融会贯通,理解了开展与紧凑的辩证关系。他在《太极推原解》中说:“卷之退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详解开展与紧凑之秘。“大”为无限大,肢体难以达到之“大”,惟有神意可达;小到退藏于密,用显微镜也难以窥视,也只能用心神意念去表示。
  太极拳是艺术,是阴阳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动静相兼、大小双修的艺术。而阴阳、内外、动静又以大小展示,大到无边无际,小到退藏于密,无形无象,触之而空,即是太极拳的微小运动。其实,修炼太极拳实质是太极点的修炼,点越小,功夫越显,层次越高深.
  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将太极拳的微小运动称为“太微拳学”,文中写道:“任何科学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太微拳学也不例外。太微拳学研究微小运动在身体内部的变化。太极拳的点是太极拳的细胞,在拳中起着运化阴阳的积极作用,对太极拳爱好者的健康有很大帮助。”
  我们要认识和研究太微拳学,就要修练和运用它。为了将太微拳学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试以太微点解析在技击中的运用,以说明“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便于把握和运用。二人较技,若对方有“点”的功夫,则推而不动,按之不入,似乎飘浮于对方臂上、 身上,自己脚下有上浮之感。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像往荷叶上倒水,水在荷叶上不渗不透,不流不散,浑圆似珠。太极高手同样不怕外来之力,将外来之力飘浮于臂上,原理同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太微拳学脱胎于太极拳,从太极拳的阴阳相济中修炼,身上渐渐褪掉本力,体悟到松柔功夫,才有可能在身上出现“点”。
  那么是不是所有习练太极拳的人身体中都有“点”呢?不是。一般打太极拳似太极操的人,周身僵紧,体内不会形成太微点,也无从研究太微拳学。立志修炼太极拳,自强不息、锲而不舍者,多练、苦练也不一定成。要循规蹈矩,按太极拳拳理规范的动作盘拳修炼,认识和理解太极拳是高雅的松柔艺术。一举动似行云流水,周身轻灵,行功盘拳用意不用力,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方有可能体验太微点。
  身上有太微点的存在,周身极为轻灵圆活,血液循环顺畅,对身体健康有益。在技击运用中,身体若不受外力进攻,奇妙的太微点是不会显现的。只要开发出来并运用自如,太微点是长于他人的秘密武器,接手便施,遇敌扬威,敌人躲不开,化也化不掉。
  有了太极拳学,便显现出太微拳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你大我小,你小我大,你来我隐,你走我显,阴阳变化,其妙无穷。太微拳学称得上是习拳者必须研究的养生、技击之“大工程”。
  对太极拳高层次功夫的“点”有所了解后,对太极拳“胎生”出的太微拳学的功能作进一步的研究,再结合实践练拳,就不会强伸妄曲,闪腰挪胯,摇头摆尾,而是以动点和止点进行修炼,从而改变盘拳习惯,提高拳艺质量,有益于功夫上身。拳友同道可以在练拳、打拳、盘拳中去体验拳之真谛。
  深研太极拳学,即涉足太极拳技艺的微小运动的研究,也是太极功夫上身的过程。如果练家只注重推手、技击,那么修炼的就不是太极拳学,也并不是修大道,而仅仅注意拳术本身而已。
  太极功夫从拳里出来。杨式太极拳家杨振基先生说:“功夫是拳上出来的。”京城太极拳大师杨禹廷说:“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势子,一通百通。”他们都说的是拳学。只是扎扎实实地练拳,才是进入身心的修炼。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260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