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笔者有幸拜吴式太极拳名家、八卦掌名家张全亮先生为师。在一年的接触中,深被老师的为人、造诣所折服,我从小热爱武术。自习太极拳多年,但只学了皮毛,自拜师后,从思想上、拳术上都有了提高,现在我谈谈多年来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初练太极拳最重要的是“松”。本人体会,其一,思想放松,即使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不紧张,在愉快中得到休息、调整,使紧张中得到真正的放松;其二,身体的放松,身体之阴阳即肉与骨骼的关系,平时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肌肉时刻处于紧张状态,而我们习练太极拳之松是要把身体各大骨骼关节拔长、肌肉松弛,也就是说内长外松,骨骼为阳,肌肉为阴也。
除松外,练习太极拳要“稳、慢、匀”。所谓“稳”,即尾闾中正,脊椎和颈椎要与地面垂直,现代人脊椎病发生率很高,练太极拳能缓解病痛。运动时要虚实分开,每一式自问哪虚哪实,忌虚实不分、拖泥带水。练习太极拳要慢,张老师总给我们讲,运动时要一批儿一批儿动。运动时,要从慢中体会运动的每度或每1/100度、1/1000度都是用思想指挥的运动,而不是肢体的自动。在慢中体会肢体的反应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初学者不易练慢功,可以练几个动作或一小段后,自己配上轻音乐,再加上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声音来调节自己的动作速度,用心体会慢中之动,静中之动,才能真正理解太极拳之静中欲动之理,才能体会极慢就是极快之理。“匀”是均匀之意,打太极拳时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动作上都要求均匀,力争动作舒展大方,不要上下起伏。匀也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师爷王培生先生讲:多做好事,功夫自然上进。张老师也讲:练拳要与工作、生活相结合,在工作、生活中要做模范,要按太极拳之哲理来为人处事,多为社会、国家奉献。真正解放了思想,踏踏实实工作 、练拳,身体自然就健康了,思想境界自然就提高了。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休法自真”。让我们为继承太极拳事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