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胯 胯 胯—摘自朱利尧著《练拳》(正文)

胯 胯 胯—摘自朱利尧著《练拳》

2016-05-03
核心提示: 先说三个概念。 第一个是:胯关节是灵活关节,既可以折叠也可以左右旋转,膝关节是固定关节,只能折叠不可以左右旋转。我们按生...
  

       先说三个概念。

       第一个是:胯关节是灵活关节,既可以折叠也可以左右旋转,膝关节是固定关节,只能折叠不可以左右旋转。我们按生活习惯来划分一下:以胯关节为主的折叠叫坐,以膝关节为主的折叠叫蹲。也就是坐下去折叠的是胯,蹲下去折叠的是膝。

       第二个是:平时锻炼肌肉弹性与力量,有两种方式:一个譬如举哑铃啊、举杠铃啊等负重式的,它是由肌肉的收缩而产生的肌肉紧张,这个紧我们不要。我们要的是肌肉伸展拉长,拉长伸展所产生的紧张,也就是说拉紧。各关节对拉拔长的拧紧。

       第三个是:传说中的“松胯”是指胯关节在运动中,上下左右前后的折叠旋转灵活度。

       太极拳术语说“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是指胯而言,就是说在一进一退,左顾右盼之中,需要通过胯来转换虚实的,这样才可做到进退自如,在散打实战中出奇制胜。在行拳走架中,下肢的虚实是通过胯来转换的,上肢的轻重则也是通过胯来转换的,上下相随也是以胯为中心,并不是靠胸腰折叠运化去完成的,陈鑫说“变换虚实需留意”,充分说明胯关节才是整个人体运动中的枢纽地位。太极拳对胯关节的训练,是在练习中要求胯关节进行弧线的螺旋的撬撬板运动,通过弧线的螺旋的撬撬板运动,逐渐拉开胯关节,同时要求在每踢腿,每收脚,每出脚中做到松胯屈膝,身体下沉,而不导致身体上浮。太极拳说“虚实开合,起落旋转”,可以包括整个太极拳,而其中精义就在于胯关节运动上。

       不管是太极推手也好,所有武术也好,还是锻炼身体也好,胯关节只是一个支撑上半身的一个架子的两个支点而已。武术的力量传递需要刚度,刚度就需要拉紧关节,人呢,手可以拉开,脚可以撑开,锁肩顶肘又把肩关节给固紧了!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都在说松胯,可我觉得松胯讲法不够确切,易误导。松胯,从训练意义上来说是不对的!应该是横向紧胯!不如把松胯应改成“旋转胯”、“拉紧胯”来得直白。我们要有这个想象,胯与胯之间有一根无形的拉线,平时是松的,构不成框架的刚度,力量就传不上来。在传力当中,尽量把那根无形的线,通过弧线运动使之拉紧,所以我们练的不是松胯,是紧胯!要求平时在拳架中强化拉紧着“旋转胯”、“拉紧胯”的训练,以达到灵活胯关节和在拳法中起枢纽作用的目的!

       古人说的要圆裆,其实也就是为了拉紧!如我们要松筋就会去压腿弯腰一样, 同样道理要松胯就得锻炼拉紧胯。所有的框架里,上面黄金三角有了,胯就是下面的黄金三角核心之处。如果在发力传力时,下面的黄金三角断掉了、软掉了,构不成框架,这个整体的框架就不硬朗,整体传力就变形。所以,练的时候就是要练胯与胯之间的旋转紧!

       从我教学方式里,就非常注重胯,示范的最多也是胯,因为胯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力量的大小。如何松胯也是很多练太极的人知道重要又练不到位的地方。前辈的理论是在腰腿间求之,也没说明白。当初的师父教徒弟,胯是始终不说的,说了也是模棱两可。我的理论体系里面,人分三节,胯以下、胯以上,肘到手。胯是一个灵活关节,也就是球形关节,从人体的运动学来说,胯的作用是支撑上肢的重量与左右旋转,但我们平常生活习惯中,一直把它当作折叠关节在使用,在左右旋转中我们用的很少。胯的左右旋转是在人体所有关节当中运动最少的,不论从锻炼身体的角度还是练武术的角度,这个地方是必须重视的。 


     (拗步)

       在人体结构当中,胯是最大的一个枢纽,也是武力的保证,没有胯这一步,功力就大打折扣,什么功夫也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加强胯的意识及尽可能运用,首先练拳的时候必须是坐下去而不是蹲下去。坐下去时,尾椎微后泛,腰椎处内收,腰椎与脊椎要像一块板挺立,使二胯与尾椎构成一个三角立体状,膝与尾椎、左右胯形成对拉之势以增加稳固。如果蹲下去,人的意识在膝盖上面,脊椎、腰椎和尾椎不是一体的,传力就散。所以最终的一个架子,我们转的时候在胯上转,不是腰上转,脊椎腰椎是一个整体,上下折叠和左右的旋转必须由胯关节来完成,绝不允许由腰与脊椎替代去胯关节转动,把上肢的重量消化在胯的立体旋转当中。

       这种训练法千万别理解成僵硬,你只要平时多想想火车头的二个钢轮是如何推动的,它就是用二钢轮相连接的一块钢板轴推动的。以此去领悟并加入训练中,长期这种意识下的训练能使胯关节内的副韧带拉开、增长,达到卸力、发力和松胯的目的。我以上所讲的, 大家不会在书藉中看到, 一方面著书的大师们可能也都大不懂, 另一方面真懂的也不会说出来, 因为这些都是门派之秘。他们往往把“胯走立弧” 的二胯间的撬撬板运动,引到卷尾骨的“裆走下弧”上去,混淆练者。我写出来, 不是要揭人之秘, 只是觉得再不写的话, 太极拳便在屈辱中失传, 我很想让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古人的智慧, 古人在太极拳上到了哪个地步, 从而反思一下今天的一切一切。 况且, 我就算讲了出来, 读者也不一定知道胯骨要怎样动, 每节骨头又要怎么转,这些都是太极拳宝贵之处。 凡是宝贵的东西, 都很难学, 很难有成, 但又很易失传的。

       二胯间不拉紧,框架刚度就不够,引不动来力,对手也产生不了惊恐之感。当然, 这个紧是螺旋的紧, 是为发力时打基础用的。同样,长期在拉紧中“转胯”、“动胯”的训练,其实也达到了真正松胯的目的了。有一点要提醒下:卸力其实也是发力,只不过与进攻的方向不同而已!

       当初,我曾问“枫叶”老师,裆走下弧是不是足抓地棚膝定位后,再找开裆、沉卷走弧线?老师回答我:“这个说法比较简单。若棚膝定位而不转动,就没有了腿部缠丝。若只是开裆,就没有练虚实转换的转换。若裆不走立弧,就没有松胯。有许多人练拳时只见上身晃动,那是因为没有做足下盘的要求。其实胯走立弧是检验整个下盘的练法。我的补充如下:许多说法都是五指抓地,脚心空。我认为这个还不足够,而且还容易产生毛病,这样做脚掌容易两头拱起来,反而不贴地。另外的毛病,就是引致脚掌沿微微离地,这样脚不算踏实。要足能抓地,必须脚前掌,脚掌沿,脚跟全踏地十趾逆缠。为什么要训练中要胯走立弧?其目的就是为了二胯间拉紧, 使胯的旋转得到有效的训练, 从而达到胯的旋转范围更大及真正的松胯。

       训练方法:二脚平行踏实,十趾微逆缠撑地,二足合,定膝。两胯关节内侧撑开,二腿内撑外包,膝关节固定对脚尖。尾骨微后泛,与二胯关节形成一个三角,使前后左右上下都有争力了,在这个架子的基础上,二胯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的旋转就是松胯,这时二个胯关节各自都要有争力的旋转浑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865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