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破译“松”与“沉”(正文)

破译“松”与“沉”

2008-05-30
核心提示:  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有这样的苦恼,学拳之初老师首先要求要“放松”,要“沉”,但如何放松?怎样为沉?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南辕北...
  

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有这样的苦恼,学拳之初老师首先要求要“放松”,要“沉”,但如何放松?怎样为沉?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南辕北辙,听者惑惑。而流传下来的拳论、拳经,又过于艰深,难以理解。我愿把多年练拳、教学的心得体会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第一、掌握“松”与“沉”.是太极拳健身的钥匙。

中国的中医学把人的身体分为若干穴位,血液在这些穴位的运行,是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中医说“气血相通”,若一个人气血不通,往往百病缠身。太极拳的放松状态和“通三节、达四梢”、“力达指尖”的沉劲使血液的流动在意、气、力的作用下更加流畅、充分。太极拳练爿也特别讲求运气,通过各个穴位的感觉,使全身处于一种类似充气的状态。意、气、力的“内三合”也使身体内的血液无滞碍地直达末梢,有效地缓解人体因衰老而造成的末梢供血不足,改善微循环。所以拳经说“气为君,肌为臣”。而“松”“沉”的运动才能真正做到“气血相通”,起到通经化淤、按摩血管的作用。长期的太极拳练习还可以减缓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力。练拳没有达到“松”和“沉”的要求,太极拳的效果就等同于一般的广播操,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内家拳,健身效果难免要大打折扣。



太极拳的攻击动作要领包含着两种力量的结合:一种是人的肌肉产生的爆发力,这个力量与其他运动项目,如拳击等相同,属于大多数搏击项目的用力方式;另一种是太极拳所独有的力量,是在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下,依靠人体本身的重量,当局部肌肉受神经的控制发出力量时身体随之而动,在靠近而未接触攻击对象时,肌肉的力量已提前停止,但身体的重量却在惯性的推动下不受阻滞地继续保持原有的速度和力量,击向攻击对象,这样的攻击不会产生反作用力,也没有全力攻击扑空以后失去重心的问题。攻击的力量除了肌肉的力量之外,又加上了人体本身体重的重量,所以力量更大,但动作更小,更具隐蔽性、突然件。这就是太极拳追求的用最小的动作、最短的距离把全身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用最快的速度击出去,而又能以最经济的动作在击打攻击对象的同时放松、复原,以准备第二次攻击,这就是“攻防一体”“以巧破千斤”。太极拳的发劲更具整体性,主要是因为太极拳更着重放松基础下的“沉”。

单就攻击动作而占,这样的攻击动作第一是点多——放松的身体可以将力量集中到任何一个部位,头、肩、肘、手、膝、足、胯均可攻击。第二是隐蔽——放松的身体儿乎不需要做准备动作,意到、气到、力到,犹如猎豹扑食。第三是线短——太极拳的发劲儿乎不需要出拳的距离,贴着肉发劲就可以震伤对手的内脏,甚至夺人性命。

第三,何为“松”?何为“沉”7

松不是飘,不是浮,而是“沉”。其实“松”是“沉”的前因,“沉”是“松”的结果。“松”与“沉”的辩证关系,其实是从儿千年前道家的祖师爷老子“道法自然”开始,后经历代拳师向自然学习,是汲取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原理。我们不能超越自然法则去解释太极拳的理论。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6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