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学过太极拳或读过太极拳文章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词最迷人,最神秘,使用频率也最高,这个词就足“内劲”!
何为“内劲”?各家各派的解释都不同。
现在我们看看当代一些武术名家对“内劲”的论述。
凡是配合呼吸和全身统一的用力都能称为动,弛时呼气为内劲,一张一弛轮换而行,一内一外互为其根,可见决无外劲脱离内劲,也无内劲脱离外劲。关键是起作用的是哪一种劲。用内劲作发劲的称为内家拳,用外劲作为发劲的称为外家拳。(王培生《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第150页)
此外,还有人认为“内劲”是“阴阳混合”之气,是一种“生物电”,甚至有人认为是“人体的特殊功能”。总之,说法各异,莫衷一是。要解开这个“秘”,首先必须对人体运动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解剖学知识告诉我们,肌肉收缩产生动力,牵引骨杠杆,绕关节运动轴进行各种转动。在人体的复杂运动中,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肌肉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全身肌肉约有500余块,其重量占体重的40%,四肢肌肉则占肌肉总重量的80%。肌肉的基本特征是收缩和放松。肌肉收缩和放松是由神经系统支配而产生的。肌肉收缩引起运动,是由肌肉附着在骨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关节周围的肌肉可单独收缩,也可以联台收缩,各式各样的活动就是肌肉以各种方式联合收缩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内劲就是一种力,一种肌肉力,内劲也可称为“内力”。祖国医学理论中叫作“元气”“内气”“中气”,俗称“气力”。这种气力,是人生而有之的,直至生命结束,才完全消失。人生下来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随着人为的锻炼,人的气力也会增大。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的,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武当赵堡太极拳传人郑琛说得好:“内劲就是身体内部在意念的支配下,中枢神经指挥身体各部骨骼肌(运动肌)运动时产生的能力。”(《太极道诠真》第81页)“在意念的支配下”,也就是在“神经的支配下”,而我国古代并无神经之说,只说在“意”和“气”的支配下,所以俗称“气力”或“力气”。“意”和“气”是抽象的,是看不到的,太极拳家叫我们要练气,“意到气到力到”,其实是形成的一种新的肌肉用力的配合方式,民间常把这种力叫作“丹田力”。这就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
太极拳的“内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外劲,它除了具有力的共性外,还有它的个性,即普遍性中寓,有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也就它的特征性。具体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