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劲阶段是陈式太极拳练习的第二阶段。所谓懂劲是指练习者能懂得驾驭内气在体内的运行,并通过运用达到气催形、形气结合、内外兼修的效果。
由于第一阶段的放鬆训练,练习者的僵劲开始变得柔顺。柔劲轻灵、柔活、敏捷、精巧、活脱,以内气运行,在外形上不易直接观感,故称爲暗劲。如果说第一阶段主要是外形引内气,第二阶段则是以内气催外形,形、气之间逐步达到完美的结合。内气不动,外形截然不动,内气若行,外形顿时大做,随气而动。因此,懂劲阶段的训练已不再是简单的练习太极拳套路,而是在套路的基础上,着重以气催形,培养内力。
练习太极内力的方法很多,其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气功,融中国古代引导、吐纳术于一身,博大精深,奇妙无穷。大家可以练习一下对训练太极内力很有效的缠丝桩采气法。
缠丝桩采气法预备式爲:演练者保持身体中正,凝气定神,外显安逸,内固精神,若欲柔中练刚,最好面北而立。要求演练者头额正直,百会穴向上虚领,双唇微合,牙齿轻切,舌尖略抵上腭,鼻孔自然唿吸,下额稍稍内收,两眼自然闭合,两耳贯注,精神集中,颈部自然竖立,两臂放鬆下沈,含胸松腹,束肋塌腰,两腿间自然留隙。双手手心向里,拇指内含,其余四指微微并拢,小指内合与拇指相唿应,指尖略有外翻之意,使掌心成窝状,与两腿相贴。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跟内合,脚尖略微外撇,十趾微抓地。
缠丝桩采气法第一动:放鬆右胯,右膝向里微扣,身体微微下蹲,同时重心慢慢移至右侧单腿。然后,再放鬆左大腿肌肉,轻轻提起左膝,带动左足离地,向西北角即演练者左前方,与身体前方中心线成45度开步,步幅约90釐米(具体大小要因人身材高低而定)。开出之步,以左脚后跟先着地,将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上,将脚掌踏平,实落于地。在重心移动同时,将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向身体前方绷出,两手掌心向外,小指朝上,大拇指向下,做成捋状。之后吸气,双手由外向内朝下捋,逐渐在捋的过程中握掌变拳抓气,向身体右侧自上而下做螺旋缠丝引进动作。然后,右拳拳心向下,左拳拳心朝后,将重心缓缓移至右腿,在意念中用眼和肚脐一齐将气物吸入体内,此时肚脐、命门有合拍之感,在内收的过程中两眼微闭。
缠丝桩采气法第二动:演练者将右胯继续放鬆,向下蹲体,双拳继续向右后方引入,当左拳引至右腿内侧时,双拳变掌;同时唿气,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掌心朝内,自右下方走上弧向左前上方绷出唿气。绷此时,眼晴随之慢慢睁开,肚脐和命门有气外放之感,掌心仍然向内,重心在绷出的同时移至左前腿上。左腿膝盖保持竖直,既不能前栽,又不能左右摇摆。以上缠丝桩采气法引入绷出动作,要求往返达36次,而且左右相同。右腿开步法要领可以参照前两动左腿开步法。
缠丝桩采代法第三动:当演练者做完右侧引进绷出动作之后,在最后一次将双拳运至身体中线时,双拳变掌,收回右腿,落地与肩同宽,吸气并将双手向身体两侧分开,慢慢向上升起,高于肩时双手做抱头状,自两耳后向前略推,唿气随即将双手往下平按,掌心向下。双手运至身体两胯外侧之后,吸气,将双手继续由下向上向身体两侧平伸,再抱头前惟,唿气下按。此时,演练者需将吸入之气沈入丹田,在丹田里与内气混合片刻,将下沈之浊气唿出,如此采气,往返六次。
缠丝桩采气法第四动:当演练者采气六次之后,将双手交合。男子左手在里,右手于外,女子右手于里,左手于外。两手叠合,轻轻抚住丹田,做深长缓慢的吸气,同时将双手沿丹田外沿自下向上做圆周运转,以手引内气之运行。男子顺时针方向做,女子逆时针方向做。当双手运转至身体中线时,做深长缓慢的唿气动作。此时,身体重心随手之运动而在左右腿之间移动。如此动作,男子顺时针做36次,逆时针做24次;女子逆时针做36次,顺时针做24次。
缠丝桩采气法第五动:当演练者完成上动之后,双手向外侧自然分开,然后轻轻向上直竖升起,合往头顶后,自上而下抓气,并变掌爲拳,抓气下沈,使气填入丹田,动作重復九次。缠丝桩采气法第六动:上动完成后,演练者将双手掌心合拢,迅速摩擦,使手心发热,先在面部、眼郡、耳部、头顶反復轻搓,再将双手加速摩擦,使手心更爲发热,于左右两臂和胸部轻搓数次。此动功能主要爲促进毛细血管中血液的迴圈,使周身骨节处处开张,以巩固和增生内气。
演练者掌握缠丝桩采气法后,还必须懂得如何因时、因地、因人去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