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八字要诀是解开背丝扣的唯一钥匙(正文)

八字要诀是解开背丝扣的唯一钥匙

2014-10-29   太极拳
核心提示:诸式太极拳都以各自的风格和特点,以身描述对太极与拳的认识,有以缠丝为手段的,有以框架完整为方法的,有以混元贯通为主的,不...
  
 

 
      诸式太极拳都以各自的风格和特点,以身描述对太极与拳的认识,有以缠丝为手段的,有以框架完整为方法的,有以混元贯通为主的,不同的演义方法,都是为了完善拳法,通备武功,求无懈可击之本领。
​ 
      赵堡太极拳以背丝扣为特点,何为背丝?不畅者;如何消除背丝扣?通顺和谐;赵堡太极拳先哲在背丝扣图解引用:“流行气主宰,对待数者理”为标题,尤以“对待”二字最为重要。太极恍惚之中有象,象中有数,数中有术,今有太极拳样,而无太极拳本领者,应用太极之术,而不具备太极拳条件者较多,其原因就是对待形成之数不精,内涵熟能生巧,技能、体能、方法就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赵堡太极拳中的八字要诀,是解开背丝扣的唯一钥匙。​   

      八字要诀:中、正、平、圆、轻、灵、柔、活。​   

      中:中无过失,过中虚实分明。

      中是形体转换空间管理的保证,对时间、节律、转异留有余地;中有等距衡量的功能,过重与重返虚实已现;相等平衡,不相等转换条件生成;知中顾及前后、左右、上下,过中领偏;初习两手挂中,中级以身感中,高级空间感知运动周转处处有中;能把握中者有主宰,能交换中者能控制,能转换中者能发放;推手在领偏,技击在闪进。​   

      正:顾及为正,相应为整。​  

      拳术的正是形体各部顾及而产生的相应支持。左右通顺,上下贯穿,前后对应,内传导相应,外对应反射,框架结构互助,对应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完整,体现呼应为正。协调匹配的正,浑元力完整,拳谚曰:“顾就是打,打就是顾”。​
   
      平:平无凸凹,均衡为平。​

      流行顺畅均匀,量的传导无所不在,无软硬之分。拳谚曰:“无有凸凹处,无有凹陷处”。肢体舒展,骨杆杠传导,量的积分调动,均匀而流行,有过即发,用者聚、养者平,一致可在时间、空间、异质的变换中,补给讯速。不平是通达中的凹陷,此陷不限前后,有过失平。拳谚曰:“高不经冲,低不经按,长不经擒,短不经摔”。​ 

      圆:三回九转为一势,周身处处为圆。

      身、手、步为三回,手、臂、肘、肱骨、肩、腰、膝、胯、足为九转,处处运转自如,称其为联或圈。贯穿而自由的运动,具有能动能行、能柔能刚、能屈能伸、能攻能防、节节相护、节节相随、流行通畅之功效,数者极精,全体为拳。
​  
      轻:流畅便捷,触而不觉。​  

      轻松获得便利,动作矫健,速度快捷,出入自由,一手顶笨手五个为好手,轻而不被察觉,直达要害根部为妙手,轻是快的基础。如胯轻腰活,膀轻肩活,步轻腿重等。

      灵:机动神知,灵感过节。
​ 
      动转有位,行动有方,纠过之机,不及而过,自身无过适当,不当即过,灵动身行,灵机在心,运转在身,只有虚实认得清,才能灵动而有方。严谨正规可产生灵、实践灵,灵可观察体现,体用在灵机。

 
      柔:伸缩有韵,吞吐有韧。​ 

      柔是诸关节与韧带的转换与伸缩能力。柔能调和贯通,使时间与节奏相接,分散统一传导,随着身韵的屈伸节律,从时间上给以补差,柔能使刚化解、分散、凝聚,柔可导引离心,柔韧所通达的刚是完整力量所在,柔韧所屈伸之缩是量的蓄合,柔是化解刚之克星,柔可使运动形势到位,并保证协调,软中无韧不为柔,柔筋拔骨,力量倍增,所谓道家“柔能克刚”之理也。​

      活:身活、心活、方法活。
​  
      太极充满了古老的哲学文化,其方法对事物与自然规律的判断和阐述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方法与拳结合,形成拳术,拳在功,术在心,心有方法,身随方法,方法多则活,不活在于不学,学而不用,方法仍不能从经验中总结,理论终不能指导实践,因此技术、体能、战术、心理、智能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总结,使力量的较量转变为技术较量,使技术的较量变为经验的较量,活用、用活、借力打力,周身能行能动而产生作功的条件,具备武术所必须的条件,本领就可以通过上身而得到受益、完善、提高。​
 
      通过拳架中八字要诀特点的深入领悟,中正平园为方法,轻灵柔活为手段,既不重缠丝,也不重抽丝,运化自如无背丝,劲势无为。并从实践有所心得,假以时日,定能随着矫健、柔韧、协调、灵敏、平衡、速度、力量的增强,灵敏而快捷的身法,平衡而完整的功力,不背总在优势。​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开合劲论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01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