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武术像太极拳一样,与文化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理解这个文化的艰难超过了练习武术本身,同一句话有着多种多样的版本,太极拳理论犹如一本“天书”。当我们有一天,忽然发现传统太极拳的价值,想要复制、还原它时,我们将面临目前一些文化遗产想要复制又苦无依据的窘境和诸如中国的端午节在韩国申遗成功的尴尬。实际上,我们的许多宝贵的遗产,正在我们的身边或因我们“聪明”的“创新”被糟蹋,或因我们愚蠢的麻木流失外国,这本“天书”在考验着中国武术家的智慧。我愿就难懂、难解的太极拳理论谈一些看法,但愿能拋砖引玉。
关于“引近、引尽、引进”
武术界朋友对“引进落空合即出”中的“引进”二字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应该是“引近”。他们认为太极拳技击讲求近战,引近对手,靠近自己,然后发敌。还有一种认为应该用“引尽”,因为只有把来力引尽才能后发制人。还有一种认为应该用“引进”,因为只有把对手引进来才能使对手落空。
“引”字是一个象形字,本意是一个人拉一张弓,原意为引弓,就是开弓的意思,在汉语中,“引”字,是变化派生出新的字意最复杂的一个字。汉语语法中的专用词“引申义”一词就是因“引”字引申的典型性而被选用。在“引”字收录在册的76种占今用法中,没有“引近”的用法,这是一个新造的词组,也是一个不规范的语法用句。太极的运动轨迹讲求的是圆。阴阳的转换并不缩短阴阳两极点(黑白阴阳鱼的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太极拳技击虽然有着近战的特点,但最主要的是通过双方“势”的优劣、虚实之间的转换而取胜。
这种拉近就可使对手落空的说法是错误的理论。直线的靠近反而会成为真正的引狼人室,你的还击也只能是硬顶的还击。
“引尽”同样没有被收录在规范的汉语词典中,同样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尽”,是全部的意思,它在逻辑外延上是周延的。在这个句子巾,“引”的行动,不必然产生事物本质逻辑外延周延性的改变,引导的结果是方向上的改变,逻辑上犯了因果搭配不当,因果关系不成立。
另外,“尽”的意思也是死的意思,比方“自尽”。而“引”在汉语中也有好几种情况,与死亡有关,比如引决--自杀、引服--承认被诬陷的罪名而自杀、引罪--伏罪,喝药而死………果把“引”“尽”连在一起,极易产生严重的误解。使用这种用法将承担很大的法律责任,因为谁也不敢保证练太极拳者不出现意外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
通常大家认可的是使用“引进”二字:引,是诱之使来,牵引使近于我,进,是令人前进,不使逃去(陈鑫语)。